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缓释微丸以其特有的工艺特点,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是制备缓释微丸有效的生产方法之一。在最简单的形式中,起始物料在混合器中混合,随着过程的继续,由于摩擦产生的热而使温度升高,粘合剂融化作为液体粘合剂。通过进一步地混合碰撞,颗粒结聚,最终形成微丸。关于熔融高速搅拌法制备微丸已有文献报道,为了给生产提供依据、提高药物制剂的生产水平,本文以自制的高速搅拌制粒机对模型药物的微丸制备工艺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和研究。 本实验在参照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自制了适用于实验室研究及小批量生产的高速搅拌制粒机,本装置操作方便,易于控制,容易清洗。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进行盐酸普萘洛尔复方制剂的研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最终只形成了普萘洛尔缓释微丸,氢氯噻嗪制成了普通片而不是微丸。 不同药物由于粉体性质如结晶形状、流动性、粘结能力等的不同,往往不同药物用同一处方或制丸工艺不同时,成丸效果不同。而组成微丸的辅料种类、数量和性质不同会极大地影响微丸的成型及微丸的质量。针对模型药物的性质,选择了硫酸钙为稀释剂,氢化蓖麻油为粘合剂。 此次工艺的进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高速搅拌制粒机制备了普萘洛尔空白丸心。对其制备工艺及影响因素(粘合剂的种类、转桨速度、载药量、混合时间等)进行了考察,并进行了优化,选出了较佳的工艺参数。投料量为100g,其中粘合剂是硫酸钙量的26%,温度为87℃,转速为350rpm,制备时间为6min,制备沈阳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出了圆整、密实、堆密度大的空白丸心。 第二阶段在同一设备中将其制备工艺与包衣技术相结合,将普素洛尔与粘合剂的混合物以一定的速度喷洒到空白丸心上,使其形成含药量适宜的药丸。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最终选定了包衣温度为 87.3 C,转速为 250rpm,空白丸心与普蔡洛尔与粘合剂的量比为 50:40:15。 第三阶段将阻滞材料包在含药丸上,形成12小时的缓释微丸。对影响缓释微丸释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选定的包衣材料(硫酸钙:氢化蓖麻油)的量比为1:l,包衣量为含药丸量的50%。 采用相似因子祛研究了普蒂洛尔缓释微丸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缓释微丸在高温、高湿、光照及加速实验条件下基本稳定,经家犬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缓释微丸的Tmx为3.54 ’J’时,tl/2为3.2 ’J’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35.1%。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氢氯噬嗓普通片的制备研究。对处方进行了正交设计,筛选出最佳处方,达到预期要求,在30分钟氢氯噬嗓的溶出达到80%,对影响其释放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采用HPLC法对普蔡洛尔和氢氯噬嗓两种成分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本次实验研究了缓释微丸的成丸过程,采用了一种适用于模型药物的制备方法,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可以看出,熔融高速搅拌制丸法制各缓释微丸效果良好,为将来的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行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