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无为”思想比较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22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为”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春秋时期各家学派争鸣的焦点之一。自古至今也都是学术和政治的热点问题,凡治老学、道家的学者几乎都曾论及。 相对来说,孔子一向被认为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可以为着自己的理想奔走不息的典型,其“无为”思想也较少有人论及。 但仔细考察后不难发现,孔予作为当时的思想大师,他同老子一样,对“无为”也曾给予了相当的关注。在孔、老那里,“无为”思想在自然观、政治论、人生论等多个方面上都有较深刻的体现。本文即努力从“无为”这样一个特殊的视角,真切地考察孔、老思想及其关系,并在孔老思想的比较中,进一步把握“无为”的内在意蕴,力争深入讨论孔予的“无为”思想,对孔老“无为”思想作出较清晰的比较。 以此为基础,深化对儒道瓦补之必要性与可能性的探讨。此外,通过本文,我们也可以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_丰义特色有更好的把握,对中国知识分子的行藏进退有更真切的认识和了解。
其他文献
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哲学文化的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价值意义作用的发现,是其得以确立的关键。而这一发现,就是人的发现。就此,冯友兰先生
本文对社会分工视角下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研究。社会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水平的必然产物,它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杠杆,又是阶级产生的基础和社会不平等的
本文在总结目前学术界有关李达哲学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这些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是李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