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基于此,我们党和政府及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循环经济,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要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妥善处理好各种不利于生态良性发展的矛盾,克服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必须坚定不稳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生态问题发端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阐述为我们求解生态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南。马克思、恩格斯从实践唯物论出发,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资本论》中又引入了“物质变换”这一重要概念,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在劳动基础上的物质变换过程。本文从马克思物质变换思想的形成出发,分析了物质变换形成了理论来源、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物质变换的基本内涵即自然的物质变换、社会的物质变换和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阐述了物质变换的社会形式。物质变换是一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必然性,物质变换的内容受一定社会形式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我们分析了前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时代和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物质变换的特殊性,探讨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变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消解的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物质变换“裂缝”分析基础上,从理论上构建了未来共产主义条件下的生态化社会的理想模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通过自由人联合体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的生产,就可以调节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从而化解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构建和谐的社会。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是对自然生态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辩证把握,对于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山东临沂恒昌化工科技有限公司10万t/a合成氨装置是国内首套以焦炉煤气和甲醇弛放气为原料生产合成氨的大型化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工艺特点、装置能耗及装置试运
利用2014年文化产业相关统计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效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整体文化产业效率偏低,各省份文化产业投入产出效率相差较大,
历史上曾出现的“左”和右的错误倾向,严重危害了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正确开展反对“左”右错误倾向的斗争是推动革命、建设事业的重要经验和根本保证。毛泽东作为我党
服装的流行,受到政治形势、经济状况、文化特征、科技水平、艺术思潮和人们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正>洗钱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来自内外两个方面。其中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规制和控制体系,主要体现为内控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与服务风险、客户(交易对手)
尽管泰国政府长期对马来穆斯林进行同化型的"泰化整合",但并未因此而取得理想的整合效果,反而引发并加剧了马来穆斯林分离问题,进而出现了民族国家建构与民族整合进程中的困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的理论,他关于市民社会是直接从生产
<正>地铁车站具有建筑结构复杂、涉及专业繁多、安装空间受限、专业协调难度较大等特点,给排水专业经常遇到水池空间受限,管线预埋穿梁,水管、风管"打架"等问题,中铁第五勘察
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部分治安审批项目,这就要求治安管理部门及时转变管理理念,适时调整管理方式,实现有效的治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