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RIME技术的低压电力线通信模块的设计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r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力线通信系统是采用电力线作为数据传送媒介的一种通信方式,具有用户多、分布广、不需要重新布线等优点,是实现网络通信的有效手段,可以实现通信网络建设费用的节省和通信设备线路的精简,而且具有见效快、不易受到破坏、与电网建设同步等优势。因为电力线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传输电能,信道衰减非常大并且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线路负载和衰落的变化速度快,同时噪声环境非常恶劣。  本文介绍了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背景,以及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应用情况。分析了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的阻抗特性、噪声特性和衰减特性,建立了低压电力线通信信道模型。对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进行了说明,详细阐述了近几年新创立的PRIME标准,PRIME标准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且能与其他技术相互兼容。文中以ADD8051C3A为核心控制器设计了电力线通信载波模块,并对模块的电压电路、耦合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进行了详细分析,利用Matlab软件对耦合电路进行了仿真,利用Keilu Vision3开发环境实现了软件上的程序设计,给出了通信模块发送和接收子程序设计,完成了电力线上的快速、可靠的通信。针对现有的大多数中继技术不能满足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发展需求,介绍了一种“即插即用”中继技术,其优势是无需知道电网的网络结构,可以保证低压电网的完全覆盖和可靠通信。
其他文献
PEMFC大规模商业化的前提是降低成本,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变通的做法是在有限的使用寿命内充分利用电池,提高系统性能即是最直接的实现途径。在某些应用领域,功率密度比燃料效率更为重要,进行最大功率跟踪将使电池发挥更大的效用。提高系统性能的基础是熟悉电池的特性。本文首先依据燃料电池的热力学性质和动力学模型,在基于实验室自制的空冷自增湿型阳极封闭式PEMFC搭建的测试平台上设计完成了基础特性测试实验,并分别
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利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范围内小麦产量的增加。Rht基因在进化上与拟南芥GAI基因同源,它们在植物GA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 小麦矮杆基因Rht-B1c来源于我国地方品种西藏大拇指矮,表现为半显性、GA不敏感的矮化表型,携Rht-B1c基因的籽粒内α-淀粉酶活性低、抗穗发芽。对Rht-B1c的研究有助于该基因在育种上的利用。 本研究以经过22次回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