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独特的医疗卫生体系背景下,尤其是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改革的过程中,各方社会矛盾凸显。在医疗领域,医疗卫生资源紧缺、疾病增长率与病谱变化的矛盾,社会三级医疗体系不完善与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医务人员收入低、培养周期长与病患及家属期待不断提高的矛盾,都导致了医患矛盾呈现日益升高的趋势。然而,无论外在的社会环境如何影响,最后医患矛盾的激化与暴发都是通过病患及家属与医护人员在互动中产生的,病患及其家属既受社会支持影响、又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对医护人员有一定的刻板印象,同时不同病患及家属的人格特质易于在期望落空后产生强烈的情绪,造成医患紧张。从医护人员一方来说,职业倦怠、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又处于矛盾中,也造成了医患紧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为此本文着重于探讨引发医患双方矛盾的主要心理因素,从病患角度来看主要研究刻板印象、人格特质及社会支持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从医护人员的角度重点研究职业倦怠、职能技能、职业态度是如何影响医患关系的,并进而进行相关分析,了解这些交互关系的性质,从而为改善医患关系提出对策。本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于大量问卷调查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为医护人员角度与病患角度。第二部分是对病患及家属的角度深入的调研与分析,分为刻板印象、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三个方面。第三部分是对医护人员自身的职业倦怠、职业技能、职业态度这三个方面对医患关系的影响的研究。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三部分的研究结果对医患矛盾产生机制的分析,使用了中介效应、调节效应、路径分析等方法。第五部分是针对这些研究进行的有针对性的缓解策略的探讨。本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从一般的影响因素分析中看到:从患者角度来讲,医患关系受到患者就医医院等级、是否享受医疗保险、医疗负担是否过重的影响。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医生的学历、从业年限、职称、所在科室、对当前职业的满意度均对医患关系评价有显著影响。大五人格对医患关系有显著影响,其中在患者与患者家属身上外倾性、求新性、随和性和尽责性人格特质与医患关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在普通人身上虽然在外倾性、随和性和尽责性特质上与医患关系评价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但在神经质特质上与医患关系评价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医生刻板印象真实存在,并且总体上趋于正性,人们对医生群体基本持积极看法,但同时医生刻板印象显著受个体经历影响,并很大程度决定了个体对医患关系的评价。患者及家属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医患关系评价有积极影响,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医患关系评价也越高。社会支持和医生刻板印象在人格特质和医患关系评分间既起调节作用,也起中介作用,但调节作用相对较弱,而中介作用则相对较强。其中社会支持在两者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医生刻板印象在两者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要想改善医患关系,缓解医患矛盾,既需要促进病患及家属与医护人员的相互了解、理解,也需要彼此双方对对方有更多的认知,并根据对方的期待进行相应的改善,提升医患双方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