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黄河三角洲自然灾害研究(1912—1937)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duji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的三大三角洲之一,也是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民国时期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灾害种类也较多,不仅包括水、旱、蝗、疫、潮、霜冻、风雹等突发性灾害,而且包括土地盐碱化、沙化等趋势性灾害。黄河三角洲地区呈现出各种灾害连岁而至、多灾并发,趋势性灾害相伴发生的特点。频繁的自然灾害与黄三角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反过来灾害又破坏着自然和社会。自然灾害不仅威胁着黄河三角洲地区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人口散失、乡村社会秩序混乱、农业生态环境屡遭改变等恶果,从而塑造了本地区脆弱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构成民国时期本地区“地瘠民贫”的地域特征。进入民国以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黄河三角洲地区灾害应对机制开始从传统的荒政模式向近代的救灾减灾模式转变。首先是灾害救济方面,救灾机构日益专业化、赈灾物品多元化、救灾活动社会化;其次是防灾减灾方面,黄河三角洲地区兴起了具有进步意义的河防工程、水利工程、虹吸淤田工程、灾害监测等防灾减灾事业,这为当代黄三角地区灾害治理提供了一定历史借鉴。
其他文献
国有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居主导地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新时期的改革开放浪潮中,相较于国有企业其他方面的变革,国有经济的角色定位是国有企业改革这一大课
抗战爆发之前,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工业,直到1938年边区才开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工厂,要发展工业,必须建设好边区的工厂,所以如何管理好工厂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利用有关文献和资料,分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农民离村问题,是民国时期甘宁青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当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但有助于加深对民国社会的理解,对于现今社会的同类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