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吡咯的电化学DNA传感器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因电子学,这一名词首次由Joseph Wang等提出,用于描述DNA分子生物识别系统与电子系统间的耦合界面,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将DNA特异性识别反应直接转化为电学信号,实现DNA检测、疾病诊断并最终用于发展DNA传感器。由于基因电子学的研究涉及众多学科领域,如表面物理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电子学等,因此研究充满挑战,但同时也充满期许。聚吡咯,一种共轭导电聚合物,它的发展为基因电子学的研究提供了契机。一方面,聚吡咯可以作为载体材料实现DNA分子探针的灵活固定;另一方面,聚吡咯可作为三维的“分子导线”将DNA分子识别反应直接转变为电学信号。在此研究基础上,我们利用吡咯、DNA分子探针电化学共聚合技术,志在发展出一种基于导电聚吡咯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实现对DNA杂交的无标记现场检测,为聚吡咯在电化学DNA传感器的应用以及未来基因电子学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研究了吡咯、寡核苷酸分子探针通过电化学共聚合技术形成聚吡咯/寡核苷酸(PPy/ODN)复合物的生长机理。我们发现:在PPy/ODN聚合之初,ODN分子首先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电极表面作为核粒开始聚吡咯电聚合反应。随后,PPy/ODN的成核生长机理由渐进成核三维生长模式转为瞬间式成核三维生长模式。在核粒重叠后,PPy/ODN的成核生长机理为瞬间成核三维生长和渐进成核三维生长模式相结合;电化学聚合生成的PPy/ODN膜表面呈现皱褶状结构;ODN分子可作为模板指导聚吡咯的电化学聚合。(2)将ODN探针分子作为唯一对阴离子,采用电化学共聚合技术将ODN探针分子掺杂进聚吡咯的分子网络中制备了一种基于循环伏安法的聚吡咯电化学DNA传感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循环伏安法,我们研究并探讨了制备的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杂交检测机理。总结如下:杂交反应使PPy/ODN与缓冲液界面的分子结构变得紧凑和扭曲,从而通过空间位阻效应阻滞了聚吡咯氧化还原过程中的阳离子交换动力学行为。在此基础上,优化实验条件,制备的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具有低至5×10-18M的检测下限值。(3)利用16位单片机MSP430F169作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的模拟电子线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循环伏安法的便携式电化学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电池供电、硬件结构简单、低功耗、设计升级灵活等优点。结合前面制备的聚吡咯电化学DNA传感器,可实现DNA杂交的无标记检测,检测具有较好的灵敏度。通过后续优化工作,该系统可取代商业化桌面式电化学工作站或恒电位仪,朝向DNA检测的“个性化”和“现场化”。(4)结合微阵列、微流控技术以及纳米材料,对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技术的研究动向和应用做了探讨性展望。认为:通过将纳米材料的电极修饰和杂交信号放大、多样品阵列式电化学分析技术以及微流控样品操纵技术相结合,聚吡咯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将朝多功能、自动化、便携式、便宜的DNA杂交检测系统发展,为未来基因电子学的研究提供有力工具。
其他文献
微热控制平台属于微流控技术领域的分支,它是在微尺度下控制微流体温度的操作系统。微热控制平台在微流控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在微流体温度控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很多
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以及雾霾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下,热泵技术成为了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中高温热泵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工业和商业建筑、区域供暖和海运等方面。近
二冲程汽油机作为摩托车的主要动力源,存在油耗高、排放差的致命缺点.为使喷油器能够与二冲程汽油机实现良好匹配,该文首先对喷油器进行了标定,然后根据喷油器的流量特性,结
该文主要是以爆震信号作为一种反馈信号,利用人工智能理论不定期实现对发动机点火的闭环控制.以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针对发动机所处的不同工况,向发
该文对一组低展弦比涡轮环形叶栅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实验采用五孔球头探针对叶栅流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包括栅前边界层、栅前三个、栅内六个及栅后三个流面.实验结果给出了
碳氢化合物(HCs)具有优良的环保特性和热力学性能,已在传统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新一代制冷剂的热门之选。同时,甲烷(R50)和乙烷(R170)作为混合工质的重要组元,已
该文首先对NiP化学镀层的耐均匀腐蚀性能和应力腐蚀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对于阴极性镀层来说,消除或减少镀层的显微孔隙是镀层防腐蚀最重要的研究课题,
该文采用欧位法包状流气液两相湍流流动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为了充分考虑两相间双向耦合作用,在详细分析与讨论已有各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气液两相双流体湍流k-ε-k-
在了解国内外柴油机电子调速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论文研究了调速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调速器实时模拟试验装置的设计和开发.应用现代的计算机控制仿真技术,通过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