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中县是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主要农村人口占比70%以上,榆中县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单一,几乎是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各占其半。经过多年改革,榆中县金融体系也逐渐完备,其银行类金融机构,已经形成了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合作金融等共同发展的局面。榆中县金融业发展为促进榆中县经济发展以及增加农民收入贡献了重要作用。我们也看到,榆中县金融体系发展存在诸多不足,金融服务是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而影响农民收入增加。因此,研究榆中县农民收入增长的金融影响因素,不仅为榆中县,乃至甘肃省以及六盘山连片特困区域内其他区县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以及金融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基于榆中县金融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现状,来把握在榆中县县域内金融在配置资源和影响农民收入增长中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榆中县金融体系的界定,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分为政策性银行、商业性银行、合作性银行以及新型中小金融机构,论述榆中县金融体系发展、组织现状,从金融发展的资产规模、金融体系的运行情况、金融发展的结构三个方面去分析榆中县金融发展的情况与突出点,试图揭示榆中县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联系。根据榆中县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特征,利用VAR模型从榆中县金融发展规模、效率、结构、服务密度、风险5个角度来分析榆中银行类金融业发展对榆中县县农民收入增长。通过实证得出:榆中县金融发展与本地区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而且榆中县金融发展规模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互为Granger原因,榆中县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结构都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金融发展的风险、服务密度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通过VAR方差分解从长期来看,榆中县金融发展指标中金融规模对农民收入贡献度最大,近90%,金融结构(涉农比例),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密度、金融发展风险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不明显。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应该着重解决榆中县农民与农村地区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率,加大对农民金融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加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导向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深度与广度,加大金融对本地小微企业和农村地区特色项目、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对中小新型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引导民间金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