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信号的编码与调制技术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shu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以来,光纤通信技术以其独有的一系列优点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质的通信手段。在经历了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之后,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增长再一次刺激了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于骨干网络和接入网络的传输和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光通信的码型调制技术则是应对这些新要求的一个重要手段。不同的调制格式在色散容限、非线性的容纳能力、频谱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如果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调制码型,并将码型调制技术和其他光纤传输技术相结合,则能有效地解决当前的技术难题,将光通信技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本文围绕码型调制技术在现代光通信系统及子系统中的应用,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降低技术实用性的成本和提高光网络传输性能为目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波长和偏振混合编码技术在光标记交换中的应用:光标记交换网络是未来光分组网络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核心网络的每个节点,携带路由信息的光标记被识别、交换,而光负载可能只做波长变换,随后被透明地转发。本文在多波长标记交换的基础上提出了波长偏振(λp)混合编码的光标记交换系统,所提出的波长偏振混合编码的光标记方案相对与多波长标记能大幅度提升平均信息量,降低传输波特率从而降低对单个传输器件的要求。从理论方面详细分析了波长偏振标记信号星座图,不同标记信号之间的正交性和所提出的标记接收机的接收性能。并设计了验证性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强度调制的反向归零码型到不归零码的全光码型转换:码型转换的研究目的是实现对调制格式透明的全光网络。强度调制的反向归零码(Inverse-return-to-zero, Inverse-RZ)和归零码(Non-return-to-zero, NRZ)码的全光码型转换可以应用在无源光网络到本地全光以太网的接入中。同时,码型转换同时可以使信号的接收灵敏度得到提高。利用反向不归零码型和归零码重调制的组播波分复用无缘光网络:利用高消光比的反向归零码和低消光比的不归零码,可以在一个比特内同时传输单播信号和组播信号。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方案大大降低了组播网络的建设成本。可接收幅移键控和相移键控两种码型的的多码型接收机:因为未来光网络中不同规模和应用的网络对码型有不同的需求,可能需要在同一个网络中传输不同的码型。目前研究得较多的方法是码型转换,但因为目前强度信号到相位信号的全光码型转换大多利用光信号的非线性,很难实现波分复用的(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 WDM)的码型转换,这就对WDM网络中的多码型应用提出了难题。本文提出的多码型接收机目的在于绕过码型转换的环节,在发送和接受端实现强度和相位信号的发送与接收,不同的码型直接在网络中传输。详细介绍了多码型接收机的原理并用实验验证了多码型接收机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运动目标跟踪技术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很多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运动目标从三维空间向二维图像映射中存在信息丢失,图像中存在有噪声,场景中光强变化,目标
H.264/AVC是ITU-T和MPEG组织共同推出的新一代视频压缩标准,其压缩效率较H.263和MPEG-4简洁框架有显著提高。本文主要研究国际视频标准H.264中的视频编码技术。在介绍了视频
图像目标跟踪技术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它不仅在军事领域内被广泛的使用,而且在工业生产或管理部门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对高分辨率图像目标跟踪系统进行研究,设计
音频信息隐藏技术是在音频信号中嵌入不可察觉的秘密信息,以实现版权保护、隐蔽通信等功能,它主要包括音频水印与音频密写两大分支。本文根据音频信息隐藏的性能要求,研究了
超声检查以其无损伤、无痛苦、无辐射、实时、快捷、方便等特点在临床诊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有关超声成像技术的研究在医学成像领域至少占百分之二十
视频编码预处理技术作为改善视频质量、提高视频压缩效率的一项关键技术,在视频通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论文在介绍了从视频采集到采集输出之间的视频数据进行的多种预处理
传统的工作流系统灵活性不强,缺乏对动态性和自适应性需求的支持,不足以应付复杂多变的业务流程。为了使工作流系统能够较好地适应变化,本文对柔性工作流的动态性和自适应性
目前,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几乎全部为进口产品。大型风电场中的风电机组和监控系统一般由多个厂商提供,相互兼容困难,在大型风电场中难以实现风力机组的统一监管、调度和优化出力。为了实现风电机组监控系统的国产化和标准化,本文对风力发电机组监控通信系统进行深入研究。IEC61400-25是国际电工委员会为风电场监控通信提出的新标准,定义了风电场建模语言与结构和通信协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标准的风电场服务器模型
由于网络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数字视频逐渐走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视频点播、数字电视、视频会议、网络流媒体视频和视频监控等。从前端视频获取设备到用户终端,为了保证视频
由于无线和移动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期望实现网络中高质量音频通信。然而,因为网络拥塞、信道干扰和噪声等因素的存在,实时的音频通信面临数据包丢失的问题。这个问题严重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