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3.84亿人,各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发展迅速,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不断增强。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这个具有3亿多参众的媒体,已经催生和培育出历史上最为强势的“主流舆论场”。
随着网络舆论热点的频繁发生和网络舆论影响力的逐渐放大,如何有效引导和调控网络舆论热点,打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环境,降低网络舆论的负面效应,是当前网络舆论调控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难点所在。互联网的参与性和公开性让普罗大众可以不受社会身份的限制,公开讨论时事议题,这比传统大众媒体所营造的交流空间更胜一筹。但是,网民的匿名性和分散性也带来了网络谣言、“舆论逼视”、消极情绪等负面效应,如果调控不当,将会导致网络话语权失衡、舆论失范等问题,甚至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网络舆论热点的发展现状,提出有针对性的调控引导策略。
本文第一章梳理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己的创新点。
本文第二章从网络舆论热点的内涵、分类、传播途径入手,借鉴著名舆论学者陈力丹的方法,从主体、客体、舆论热点自身、数量和强烈程度、持续性及功能质量等七个要素入手对网络舆论热点进行了分析解读,以图全面准确的把握网络舆论热点。
本文第三章综合运用舆论学、传播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大量网络舆论热点案例,得出网络舆论热点的形成大致为热点的形成、高涨、波动变化、萎缩消落四个阶段;
在本文第四章中,笔者分析了当今网络舆论热点的现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策略。
最后,笔者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交代了研究工作的局限和今后的研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