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兼具"精神界战士"与小说家两种品格的路翎1939——1948年的小说创作最突出的特点是表现出对战争语境中人的生命现象的关注,这种关注继承了"五四"时期的启蒙立场,其对象主要集中于停滞的生活角落中的工人、农民与处在时代激流前端的知识分子.路翎在从郭素娥的原始反抗到张少清的自觉复仇这一创作、反思、探索过程中,逐渐扬弃了生命强力的"自在"状态而更注重挖掘促使生命强力爆发的社会历史因素.路翎浪漫地选择生命强力作为其摆脱精神奴役创伤、复苏感性生命的启蒙方式.这种"奋力地突击"的写作摆脱了客观化、简单化的倾向,但也表现出它的偏执与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