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中不同有机质条件下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特征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煤和石油为主的矿物能源大量开采,导致我国主要淡水水体硫酸根浓度持续上升,水体中硫酸盐还原是水体形成黑臭现象的重要条件。国内外学者对硫酸盐还原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海洋和沉积物中,而对淡水湖泊水柱中研究较少。水体黑臭程度与有机质和硫酸盐浓度变化呈高度相关性,但在目前相关专题的研究中,不同有机质对于微生物硫酸盐还原和微生物的群落特征还不清楚。基于此,本论文在室内模拟了水柱中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过程的实验,重点研究了黑臭水体中不同有机质(藻源有机质和草源有机质)来源条件下水柱中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特征及微生物的群落构成,包括不同有机质来源和SO42-浓度梯度条件对微生物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和不同有机质(藻源有机质和草源有机质)分解过程中水柱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结论如下:(1)不同来源有机质显著促进了水柱中微生物硫酸盐还原(藻源有机质或草源有机质),随着水柱中SO42-浓度升高,微生物硫酸盐还原无显著影响,这表明硫化物的累积对硫酸盐还原微生物有毒害作用。(2)水柱中有机质分解对水柱p H值和DO含量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初期,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产酸发酵,使p H值下降,微生物代谢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大量DO,导致水体厌氧。在厌氧环境下,硫酸盐还原菌(SRB)发生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同时消耗水中H+,导致实验进行过程中p H又逐渐升高。(3)相比于草源有机质而言,水柱中藻源有机质的厌氧分解过程中还具有硫氧化过程。在草源有机质分解条件下的水柱中,硫酸盐还原反应持续发生,实验后期,水柱中S2-含量趋于稳定,但未发生明显的硫氧化反应。而在藻源有机质分解条件下的水柱中,实验前期持续发生硫酸盐还原反应,实验后期,水柱中发生了显著的硫氧化反应,这说明硫氧化菌参与了反应过程,将水柱中的S2-重新氧化为S,继而氧化为SO42-。这解释了被蓝藻水华污染的水域,黑臭现象周期性发生的原因。(4)通过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不同有机质来源条件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初始湖水中主要以好氧微生物群落为主,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相对单一。藻源有机质条件下水柱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更高,包括起氧化作用的绿茎菌属(Chlorobaculum),硫幡菌属(Thiovirga),硫曲菌属(Sulfuricurvum),和起还原作用的脱硫化肠菌属(Desulfotomaculum)等。其中绿茎菌属(Chlorobaculum)随着实验进程逐步增加并在实验后期成为优势菌属。在草源有机质条件下的水柱中,硫氧化菌属包括绿茎菌属(Chlorobaculum)和绿菌属(Chlorobium),还原菌属包括脱硫化孢弯菌属(Desulfosporosinus),脱硫化弧菌属(Desulfovibrio),脱硫化小杆菌属(Desulfobacterium),脱硫化肠菌属(Desulfotomaculum)。在实验过程中,绿硫细菌可能与硫还原细菌协同共生[1],这是由于绿硫菌属氧化HS产生S0,而生成的S0又再次被硫还原菌属还原成HS,从而再次成为绿硫菌属的电子供体。
其他文献
食道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化学疗法是治疗食道癌的常规手段。但是,肿瘤细胞的抗药性,化疗药物的无差别杀伤性以及化疗药物的各种毒副作用会加速疾病的发展。因此,寻找一种安全且对食道癌细胞无耐药性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家蚕抗菌肽(Bombyx mori Antibacterial peptides,Bm AMPs)是家蚕先天免疫系统中一类极其重要的免疫效应因子,可杀死多种细菌和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建设进程,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土地规划优化升级,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有效途径,伴随而来的深基坑工程层出不穷,呈现出“开挖深、规模大、技术难”等特点。深基坑工程作为众多建设工程的基础性工程,其安全状况受地质、周边环境、施工技术等限制,城市深基坑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施工过程的高危性使得工程风险管理一直都是有必要研究的课题,为提高风险管控能力,需对城市深基
江汉湖群位于北纬29°30′~31°12′,东经110°48′~116°16′,由长江与汉水两条长河冲积作用而形成,其独有的水文气候和地形地貌使得江汉湖群具有较高水生植物多样性。本文以江汉湖群浅水性湖泊水生植物群落多样性为研究课题,通过对江汉湖群典型湖泊水生植物群落展开野外调查,获得水生植物群落数据以及环境数据,研究了江汉湖群典型湖泊主要水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类型、群落数量特征、群落多样性以
本试验以平菇、猴头菇与灵芝菌糠木醋液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施用1ml、2ml、4ml三个梯度的不同种类菌糠木醋液,研究不同处理对两种石灰性褐土:农田土壤和污灌区重
为了使框架结构能够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一般作法是调整柱和梁的相对强弱关系。然而,按现行规范设计的框架结构在实际地震中很难实现“强柱弱梁”破坏机制,因此,深入研究框架
现如今,由于施工技术及工程的需要,倾斜桩出现在建筑工程中的概率越来越高,比如在基坑、码头、桥梁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以往受到施工技术及相关条件的制约,国内基坑排桩支护一直采用竖直形式。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倾斜形式的支护结构更有利于控制基坑土体的变形,倾斜桩具有可有效减小桩身弯矩、控制土体位移等优点。虽然倾斜桩技术已经被越来越的推广应用,但对倾斜支护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明且有待完
混沌现象指的是非线性科学中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一种运动状态,是在一个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看似无规则的且具有内在随机性的复杂现象。确定性系统是指由确定的动力学方程所描述的混沌系统;随机性是指混沌本身具有的内在随机性,系统表现为长期行为的不可预测性。由于混沌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对初值的极端敏感性使得混沌系统控制的研究更加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首先对混沌系统和复杂网络系统进行了概述,其中包括
以往对于基坑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坑稳定性、支护结构的内力与变形、基坑降排水等方面。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在工程实践中经常出现深基坑周边存在已建建(构)筑物桩基础的情况,而当这些桩基础处在开挖影响范围内时,基坑开挖卸荷将导致临近桩基产生不同程度的附加效应,这种桩基的受力变形特征与坑内工程桩不同,其受力变形机理极为复杂。为此,论文依托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7FB088),对基坑开挖造成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底盘线控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成为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同时,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虽然给人们通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同样带来了很多隐患。其中,追尾是较为常见的交通事故,给人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针对智能驾驶汽车纵向紧急避撞这一典型危险工况,对智能驾驶汽车底盘线控制动方案、压力控制技术及紧急制动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智能车体系、智能车结构组成及AEB总体方案进
背景: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国民饮食结构、营养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逐渐成为我国的常见病,其发生率逐渐提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