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全球学者对不同种族人群的面部五官进行了系统的人体测量学研究,发现面部器官在大小、形状及比例方面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种族及地域差异。我国学者也对中国各个地区及民族的面部进行过一系列的人体学测量,但是,关于我国河南省汉族成年人外鼻软组织数据的研究鲜有详细的测量统计及报道。本实验目的在于测量并收集河南汉族成人外鼻软组织的各项详细数据,并对拥有和谐鼻面关系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再经过统计学计算与分析,研究河南成年人不同性别的鼻形态差异,探讨和谐鼻面关系的共性及特性,进一步完善鼻测量数据库,为一系列鼻部畸形修复及美容手术提供形态学基础依据及参考数据。方法本实验随机选取河南成年汉族人286例,其中男性109例,女性177例。1.根据LG Farkas(1996年)的头面部测量研究为基础,在鼻面部取10个测量标记点(5个成对点,5个不成对点)和3个角度,运用直接测量法和照片测量法,对11个线性距离和3个角度进行测量。2.参考LG Farkas(1996年)所定义的头面部的比例指数标准,计算出6个鼻部比例指数,对鼻形进行分类。3.筛选出拥有美丽鼻形态且鼻面关系和谐统一者,进行鼻面关系的测量与研究。4.最终对所有数据进行汇总,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河南省成年汉族人鼻部数据的测量得到:1.河南省汉族成年男性:鼻高59.6±4.9mm;鼻长52.5±3.0mm;鼻深21.6±2.6mm;鼻宽36.2±2.7mm;内毗间距37.2±2.7mm;鼻翼基底宽27.8±3.2mm;鼻翼长30.7±3.7mm;鼻翼厚度5.3±0.8mm;鼻小柱高度12.6±1.5mm;鼻小柱宽度6.5±1.1mm;鼻尖宽度22.8±2.8mm;鼻额角146.0±7.9°;鼻尖角78.0±6.5°;鼻唇角99.0±12.0°;鼻指数61.2±7.0;鼻深-鼻宽指数59.9±8.6;鼻梁指数88.6±8.8;鼻小柱宽-鼻宽指数18.0±3.3;鼻翼长-鼻高指数51.9±7.3;鼻小柱高-鼻深指数59.2±10.4。2.河南省汉族成年女性:鼻高55.6±3.7mm;鼻长49.2±3.7mm;鼻深18.1±2.5mm;鼻宽34.4±2.2mm;内毗间距35.7±2.3mm;鼻翼基底宽28.6±4.7mm;鼻翼长29.8±2.6mm;鼻翼厚度4.8±1.0mm;鼻小柱高度10.0±1.7mm;鼻小柱宽度6.0±1.0mm;鼻尖宽度21.3±3.1mm;鼻额角145.2±8.4°;鼻尖角79.8±7.2°;鼻唇角102.4±11.0°;鼻指数62.1±5.6;鼻深-鼻宽指数52.8±8.0;鼻梁指数88.8±9.0;鼻小柱宽-鼻宽指数17.7±3.2;鼻翼长-鼻高指数53.7±5.4;鼻小柱高-鼻深指数56.7±12.9.3.鼻型分类中,109例男性,过狭型鼻23例,占21.1%;狭型鼻76例,占69.7%;中鼻型10例,占9.2%。177例女性,过狭型鼻14例,占7.9%;狭型鼻152例,占85.9%;中鼻型11例,占6.2%。4.河南省成年汉族人拥有美丽鼻形态且鼻面关系和谐的人群中,男性与女性鼻-面宽指数分别为25.6±0.5和25.8±0.4,鼻-口宽指数分别为75.6±2.0和69.3±1.8,眶间-鼻宽指数分别为95.2±1.5和92.1±0.6,鼻-面高指数分别为30.1±0.8和27.8±1.3,鼻面角分别为29.4°和28.1°。结论1.河南省汉族成年人鼻部数据大部分都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在多个鼻部线性距离方面大于女性,只有1个线性距离(鼻翼基底宽)和1个角度数据(鼻额角)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6个鼻部比例指数中,男性与女性在鼻指数、鼻梁指数、鼻小柱宽-鼻宽指数和鼻小柱高-鼻深指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深-鼻宽指数、鼻翼长-鼻高指数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鼻型分类不存在性别差异,均以狭鼻型为主。4.河南省拥有美丽鼻形态与和谐鼻面比例关系的成年汉族人中,男性与女性在鼻面宽指数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鼻口宽指数、眶间鼻宽指数、鼻面高指数和鼻面角方面,男性均略大于女性。5.河南人鼻面关系与古典美学标准相比,只有鼻面宽指数较相符,其余结果均有差异,从一定角度来讲,当代人对于容貌的审美观念发生了一定变化。6.本实验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河南地区汉族成年人鼻部软组织的测量数据库,并且进一步对鼻面比例关系进行了研究,为鼻整形美容手术和各种原因导致的鼻畸形整复术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有助于术后效果预测及评价,也为进一步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间的鼻形态研究提供数据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