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DM)是一种与环境和遗传有关的较复杂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其中90%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又称为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IR)和β细胞分泌功能不全是2型糖尿病发病和病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因此改善机体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措施。研究证实在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中,自NGT至2型糖尿病的演变过程中,一直存在胰岛素抵抗,并伴有胰岛β细胞功能的逐步衰退;在临床诊断出2型糖尿病时,β细胞功能大约只为正常的50%;经过六年时间,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将进行性丧失约50%;经过10-15年,大多数病人则会完全丧失。因此目前不少国内外的研究均是从改善DM病人的胰岛素抵抗和保护β细胞功能为研究重点,而不再是单纯的血糖控制了。有研究表明某些益气、养阴、清热、活血中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而且对胰岛细胞更新、修复以及保护β细胞功能,进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作用。有研究采用胰岛素和(或)胰岛素加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和降糖作用的中药进行治疗,均能使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和改善,但以胰岛素与中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最好。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其病理演变规律大致为:始则阴虚热盛,继则气阴两虚,终则脾肾亏虚以至阴阳两虚。现代研究认为气阴两虚血瘀亦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据报道糖尿病血瘀证的发生率为60%左右,故治疗上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法。中医学一直以来十分重视胰岛功能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如清代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就十分重视保护胰脏(在此书中,他将胰腺称作“膵”,是脾的副脏)功能在本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组方著名的“滋膵饮”进行治疗。本研究所采用的益气养阴活血方就是在张锡纯“滋膵饮”基础上加减组方而成,治疗气阴两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对比治疗前后Homa-IR、Homa-β等疗效指标,探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β细胞功能受损的可能作用,为临床改善糖尿病β细胞功能受损开辟新的途径。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改善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方面的疗效及独特作用。方法根据1999年WHO公布的糖尿病最新诊断标准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第一版)公布的气阴两虚血瘀证候诊断标准,纳入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1、2小时血糖(1hPG、2hPG),餐前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以评价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在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免受损伤方面的可能作用。结果1.60例纳入病例均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及气阴两虚血瘀证证候诊断标准。2.气阴两虚血瘀证候积分重度组患者具有较高的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组Homa-IR、Homa-β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3.治疗后疗效评价,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1.气阴两虚血瘀型普遍存在于2型糖尿病证候中,血瘀始终贯穿于糖尿病病程中。2.气阴两虚血瘀证候轻重程度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存在相关性,气阴两虚血瘀证候越重,其FPG、FINS、Homa-IR及Homa-β指数越高。3.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配合降糖西药能显著改善气阴两虚血瘀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