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颈椎病,脊柱疾病的一种常见类型,目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现代西医学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其发病机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二是由椎间盘组织退行性变引起的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就症状学而言,颈椎病的主要症状是颈、肩、枕部不适,以酸痛、胀麻、散在压痛点、僵硬感为主要表现。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普遍普及,低头族随处可见,导致近几年来颈椎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越来越年轻化。1992年,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在山东青岛顺利召开,在这次专题座谈会上,结合颈椎附近主要为脊髓、神经、血管等解剖组织器官的生理特性,颈椎病也容易侵犯附近的脊髓、神经、血管等临床发现,大会制定了新的颈椎病分型标准,与会专家一致同意将颈椎病分为六个类型,第一型是颈型颈椎病,第二型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第三型是脊髓型颈椎病,第四型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第五型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第六型是混合型颈椎病。在这六型颈椎病中,颈型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所以颈型颈椎病症状在六型当中是最轻的,所以如果治疗及时并且治疗得当,症状缓解速度比较快,并且疗效突出且治疗时间也相对的缩短。反之,颈型颈椎病很容易发展为其他类型的颈椎病。对于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传统中医学与现代西医学均有很多不同的治疗手段,并且都具有一定的疗效。针刺和推拿是传统中医学治疗颈型颈椎病特色疗法,八脉交会穴在脊柱疾病中应用非常广泛,后溪、足临泣对于治疗脊柱相关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应用。本人导师彭旭明教授师从岭南针灸大家靳瑞教授和张家维教授,长期从事脊柱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本课题主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依据,结合导师多年的临床经验,通过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实验研究,探讨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意义,能够为他人进行颈型颈椎病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和必要的素材。目的:本课题以循证医学为原则,进行了一项自身前后比较临床试验研究,对颈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以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进行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通过对比治疗前后颈型颈椎病颈痛程度、症状等的改变,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观察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作出评价,探讨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为针刺结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夯实基础,同时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途径,以拓展针刺结合推拿疗法的疾病谱。方法:首先选择60例符合观察条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这些患者均来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推拿科门诊。依据统计学原理,本课题组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的颈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人数30人,另一组为对照组,人数30人。治疗方案方面:两组患者都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时间大概20分钟,手法选择上主要是揉、推、一指禅、(?)、拿、拨、按、摇等常见的推拿手法。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两个穴位,留针时间15分钟。治疗周期方面:隔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6次作为一个疗程,本实验全程进行两个疗程的临床观察。观察指标方面:主要采用临床研究常用的观察量表进行临床观察:一是NPQ颈痛量表,二是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具体做法为治疗前进行一次NPQ颈痛量表和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评定,两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再进行一次NPQ颈痛量表和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评定,然后对比治疗前后量表的相关数据从而得出结果。临床疗效方面:本课题组以NPQ颈痛量表的减分率作为临床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临床控制:评分下降≥75%;显著进步:50%≤评分下降<75%;进步:25≤评分下降<50%;无效:评分下降<25%。收集到的相关数据本课题组使用统计软件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统计分析结果,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NPQ颈痛量表和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评分方面,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两组患者存在可比性。2、临床疗效比较: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的治疗组和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对照组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组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单纯推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根据结果分析,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3、NPQ颈痛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评分和治疗后的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t,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NPQ颈痛量表评分方面,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的治疗组优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对照组。4、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比较:采用配对t,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评分和治疗后的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t,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改善简化的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方面,采用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结合推拿治疗的治疗组优于单纯采用推拿治疗的对照组。5、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为期两个疗程的观察过程中,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和意外事件。结论:针刺八脉交会穴之后溪、足临泣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有明显的优势,与单纯推拿治疗相比,主要体现在减轻患者颈部不适感力度更大、止痛效果更强、疗效更加突出、总有效率大大提高。说明八脉交会穴作为腧穴特定穴中的一种常用类型,其作用值得进一步挖掘,八脉交会穴作为沟通联系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桥梁,其沟通内外、联络脏腑、调节气血阴阳的作用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后溪和足临泣作为八脉交会穴,后溪属于手太阳小肠经,通督脉,足临泣属于足少阳胆经,通带脉,后溪通督脉和足临泣通带脉理论临床指导意义非凡,值得临床医师在临床工作当中进一步挖掘精髓并推广应用,更好的吧祖国医学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