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棒的组装、复合纳米结构的合成及化学发光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ts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纳米棒作为一维纳米材料,具有各向异性、长度光谱可调、生物兼容性等独特优势,在生物传感、成像、医疗诊断、信息储存等各个领域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论文以金纳米棒为研究对象,首先综述了金纳米棒和化学发光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从金纳米棒的组装和应用两个研究角度出发,进行如下三方面的工作:   1.首次利用金氮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金纳米棒一维组装新方法。以乙二胺作为具体研究模型,借助透射电镜和UV-vis-NIR吸收光谱证实了一级脂肪二胺可通过金氮相互作用优先与金纳米棒的端部结合,金纳米棒进而通过二胺的桥联作用以端对端的方式连接成链,引起纵向等离子体共振耦合。研究发现,组装是一个时间依赖的不可逆过程,并随着乙二胺浓度增大和pH升高,组装速率增加。其他烷基链长(CO,C2-C6)的一级脂肪二胺也能诱导金纳米棒的有效组装,而应的单胺则由于缺乏双功能团无此现象。   2.建立了金纳米棒—鲁米诺—硝酸银化学发光新体系,并将其成功应用于免疫分析。结果表明,金纳米棒可作为成核中心催化鲁米诺还原硝酸银生成纳米银;同时,鲁米诺被氧化生成鲁米诺自由基,进一步与氧气反应产生强烈的化学发光,强度为以前报道的金纳米球的10倍左右。金纳米棒比金纳米球具有更强的催化作用,一方面来自棒的表面更多的活性位点,另一方面来自于其保护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这种带正电的表面活性剂起到富集发光试剂和提高发光效率的双重作用。此外,当金纳米棒由分散状态转变为端对端自组装时,催化表面积降低,化学发光随之降低。基于此新体系,将金纳米棒用于免疫标记,建立了一种测定人免疫球蛋白IgG的微孔板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新方法,线性范围为25~1000ng/mL,检测限为15.3ng/mL。   3.以发光试剂鲁米诺作为还原剂,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辅助试剂,在金纳米棒的表面还原硝酸银合成了具有特殊形貌的金核银壳复合纳米材料。研究发现,在金核银壳的形成过程中银壳逐渐增厚,复合结构的各项异性特征逐渐减弱,吸收光谱表现出蓝移和增强的趋势。复合结构由最初的棒状,逐步外延生长形成了花生形,纺锤形及八面体结构。实现晶面能的最小化是这一形貌演变的推动力。可通过改变硝酸银的加入量和反应的pH调节银壳的厚度。辅助试剂PVP的存在一方面起到稳定试剂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形貌的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纳米材料是纳米科技应用的基础,贵金属纳米粒子尤其是Au、Ag纳米微粒的尺寸和形貌控制以及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一直是纳米材料科学研究的热点。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
现阶段,红光及绿光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已经可以满足产业化的需求。相比之下,蓝光PHOLED的效率及寿命尚不尽如人意,这也便限制了OLED在全彩显示和白光照明方面的应用。高性能蓝光PHOLED之所以很难实现,主要有这样几点:(1)目前为止高效长寿命的蓝光客体材料仍鲜有报道,受限于传统蓝光客体材料的稳定性不佳,蓝光PHOLED的稳定性也便受到了限制,且器件发光光谱往往也会随驱动电压的变化
重金属镉进入植物体后会引起一系列的毒害反应,然而迄今为止有关镉毒害的机制并不明了。本研究综合使用了膜电势测定、非损伤微测和膜片钳等电生理学实验技术,检测了镉对水稻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精细化学品,二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不仅在农药、医药和染料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可用作非光气法制备二异氰酸酯的关键基础原料。目前,
物理吸附的表面分子自组装,是以分子为结构单元,利用分子间非共价作用力在表面通过物理吸附而自发地形成有序聚集体的过程。目前,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表面分子自组装膜的结构主要有密排、手性、二维孔状、及主客体等,其主要特点是高有序性及大面积。然而,由于自组装膜的驱动力是弱的非共价键作用力,而导致膜的稳定性欠缺。另一方面,近年来表面在位化学反应在表面催化,合成新材料以及理解反应机理等方面发展迅速,通过表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整整80年的光辉历程,80年的艰辛奋斗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中国革命伟大胜利的成功经验
本文研究了采用紫外光照射引发,通过气相异相法在聚丙烯(粉料)分子链上接枝马来酸酐单体,从而得到接枝产物(PP-g-MAH),使PP功能化。   聚丙烯(PP)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有
本文采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甲基二乙氧基乙二胺丙基硅烷(DL-602)为单体,以六甲基二硅氧烷(MM)为封端剂合成不同粘度的侧氨基聚硅氧烷(SAPS).并用合成的侧氨基聚硅氧烷来
在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研究中,科研工作者们一直致力于对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形貌、结构、尺寸、乃至取向与排布等取得有效控制,以使得制备出的纳米材料符合预期的特殊需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