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市由增量发展阶段逐步向提质发展阶段迈进,这也为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进一步深化创造了机遇。我国创新型城市建设实践始于深圳,经过十余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建立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若干创新城市群。但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宏伟蓝图,不仅仅要依靠经济发达城市的先行先试,更需要中国广阔的经济腹地共同参与,于是我国于2018年启动了首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各地积极响应,纷纷投入创新型县(市)的申报和实践中来。韶山市近年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市内部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大长沙都市圈战略的提出也为韶山创新型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机遇。在创新型市的建设过程中,如何根据韶山实际,总体把握其城市创新发展水平,是韶山创新型市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在对创新型城市相关研究回顾和总结的基础上,首先定性分析了韶山创新型市建设的现状、优劣势,其次通过参考国内创新型市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县域空间的创新型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韶山2013-2017年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以及障碍度模型进行纵向分析得到韶山创新型市建设中三个维度的得分情况及影响韶山创新型市发展的主要指标因素,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横向分析计算并分析韶山市与长株潭部分创新型县市在创新型市建设的综合得分。基于纵向横向两个维度的相关分析总结韶山目前在创新平台、创新产业以及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韶山市创新型市建设情况,结合韶山市的实际从上述三方面问题提出完善创新发展平台建设、鼓励支柱产业创新发展、加快全社会创新环境培育的建议以及所谓“韶山路径”的创新发展路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