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道士形象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xwork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清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品《聊斋志异》被赞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与《红楼梦》、《三国演义》等诸多长篇同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作,是我国清代封建社会的缩影。道教对《聊斋志异》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借助道教蒲松龄给我们描绘了令人向往的仙界,成就了浪漫温馨的爱情,塑造了诸多完美的艺术形象。道教中有生活在洞府仙境的神仙,也有生活在世俗凡间的道士,诸多年来,研究者对神仙作品研究颇多,但对世俗中的道士形象的关注很少。在《聊斋志异》作品中,直接谈及道士的篇目有46篇,占作品总量的近1/10,现在把道士作为中心研究对象的论文非常少,目前只有两篇,道士人物形象研究单薄,分析角度不够全面,剖析的深刻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从道士形象的角度,对《聊斋志异》的道士形象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分析,从这一角度,继续探寻作品的魅力,加深我们对作品的认识。
其他文献
让·鲍德里亚是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且最具争议性的法国当代思想家、后现代主义理论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能体现其后现代思想的媒介文化理论成为中西方学术界共同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