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婴幼儿增生期血管瘤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用手术切除的婴幼儿血管瘤新鲜组织块移植于裸鼠,建立血管瘤动物模型;于移植后第45天,将移植瘤组织均成活的实验裸鼠22只分为2组:组1(普萘洛尔治疗组),组2(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1只,分别应用普萘洛尔和生理盐水治疗干预,观察比较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在首次药物干预后的第15天,将实验裸鼠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切取移植的瘤体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MVD值,CD34,Ki-67,Bcl-2,VEGF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的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cAMP浓度及PKA活性的变化。结果:1.药物干预后的l周、2周,普萘洛尔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两组移植瘤的体积出现显著差异(P<0.05)。普萘洛尔组瘤体组织颜色苍白,血供较差,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生理盐水组瘤体组织的颜色红润,血供良好,体积变化不明显,较有弹性。光镜下见,普萘洛尔组瘤体组织以纤维脂肪组织为主,血管内皮细胞稀疏分散,血管壁变形、塌陷,管腔结构有破坏征象;而生理盐水组可见毛细血管增生丰富,未见血管壁及管腔结构有破坏征象。2.免疫组化检测:普萘洛尔组MVD值,CD34、Ki-67、Bcl-2、VEGF的表达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TUNEL法检测普萘洛尔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普萘洛尔组Bcl-2阳性指数与细胞凋亡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γ=0.719,P<0.01)。3.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普萘洛尔组cAMP浓度和PKA活性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且普萘洛尔组cAMP浓度和PKA活性变化呈正相关(γ=0.863,P<0.01)。结论:1.普萘洛尔对婴幼儿增殖期血管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2.普萘洛尔可能诱导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促进瘤体消退。3.普萘洛尔可能通过抑制cAMP/PKA信号通路对ER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增殖期血管瘤VEGF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