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配合物及复合负载催化剂催化乙烯、极性单体聚合的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fish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Brookhart等人报道的以大位阻二亚胺镍、钯等催化剂能催化乙烯和α-烯烃聚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之后,后过渡金属烯烃催化剂成为人们研究开发的热点.这类催化剂的显著特点是活性高、结构和电子效应的易调节,从而可制得结构与性能不同的支化聚乙烯.本论文制备了七种镍配合物,六种与之相关的镍钛复合负载催化剂,以它们为主催化剂,烷基铝为助催化剂,组成新型催化体系,用于催化乙烯、4-乙烯基吡啶、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均聚与共聚合.研究了聚合反应的规律和产物的性能,探讨了聚合反应的机理.具体内容如下:1.制备的七种镍配合物,其中五种苊二亚胺氯化镍,具体是:N,N-二(2-联苯基)苊二亚胺二氯化镍(简写为NiL<,1>Cl<,2>),N,N-二(1-萘基)苊二亚胺二氯化镍(NiL<,2>Cl<,2>),N-(1-萘基)-N-(2,6-二异丙基苯基)苊二亚胺二氯化镍(NiL<,3>Cl<,2>),N,N-二(2,6-二异丙苯基)苊二亚胺二氯化镍(NiL<,4>Cl<,2>),N,N-二[4-(4-氨基-3,5-二乙基苄基)-2,6-二乙基苯基]苊二亚胺二氯化镍(NiL<,5>Cl<,2>).以这些镍配合物为主催化剂,通用烷基铝为助催化剂,组成新的催化体系,于均相催化单一乙烯进行聚合.深入研究了不同结构的镍配合物、聚合条件等对乙烯聚合反应规律和产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并对聚合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2.在苊二亚胺镍配合物中,将具有低聚催化性能的NiL<,1>Cl<,2>与TiCl<,4>复合负载于SiO<,2>-MgCl<,2>载体上得到负载催化剂NiL<,1>Cl<,2>-TiCl<,4>/SiO<,2>-MgCl<,2>.按不同镍钛摩尔比负载分别得到催化剂S-1(Ni:Ti=1:0)、S-2(Ni:Ti=0.9:1)、S-3(Ni:Ti=0.47:1)、S-4(Ni:Ti=0:1).以AlEt<,2>Cl和AlEt<,3>为助催化剂,S-2、S-3可催化单一乙烯发生低聚和原位共聚合制得支化聚乙烯,支化度最高可达16.3支链/1000C.通过Ni/Ti摩尔比的调节和聚合温度的改变,可实现对支化度的有效控制.另外,这些复合催化剂还可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得到乙烯/1-己烯的共聚物.3.以镍配合物NiL<,4>Cl<,2>为催化剂,AlEt<,2>Cl为助催剂,可以催化4-乙烯基吡啶(4-VP)均聚及与乙烯的共聚合.聚合条件如单体浓度、铝镍摩尔比、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对4-乙烯基吡啶均聚和共聚合反应活性有较大的影响.4.镍配合物Ni(L<,6>)<,2>)、Ni(L<,7>)<,2>,在等摩尔量的三苯基膦的存在下,以普通烷基铝为助催剂,能有效地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其他文献
氯代芳胺、芳胺是用作制造染料、医药、农药和工程材料等的原料及中间体。在液相体系中,使用负载型催化剂催化芳香硝基化合物选择加氢制备相应的芳胺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在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添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研制了PVP稳定的Ru-Pt/γ-Al2O3等一系列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用于催化氯代硝基苯(x-CNB)以及间二硝基苯(m-DNB)选择加氢制备相应的芳胺。1.以Ru-Pt/γ-Al2O3
天然大理石因其天然之美、高贵豪华而风靡世界。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产量有限、易破碎且有一定的辐射性。因中国石材市场货源稀缺,所以质优价廉的人造大理石就占有了很大的优势。
近年来,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因其制备成本较低、质量轻和可溶液制备等优点,克服了传统无机太阳能电池的成本高、机械性能差等缺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报道的基于富勒烯衍生物和共轭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虽然已经超过10%,但无论是富勒烯衍生物还是聚合物,它们的吸光系数都较低,故对太阳光谱的捕获有限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而且在体相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活性层的能级偏移和与电极接触的界面问题也
新课的导入是进行英语教学的第一步。如果想在一堂英语课后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是与导入环节的成功与否密不可分的。那么,如何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须遵循哪些原则呢?  一、新课导入的方式  1. 直观导入法。我们已经进入了互联网信息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空间。无论是精美的图画、美妙的音乐,还是精彩的电影片段都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构思新颖的导入形式。例如:在学习9A Audrey He
新媒体时代,党报文艺评论面临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党报文艺评论应该如何转型,将挑战化作机遇?论者以《河南日报》文艺评论阵地建设的做法为例,从优化版面设置、培育优秀队伍、
学位
电化学传感器是目前电化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热点之一,因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检测成本低、操作简单快速等优势,广泛用于环境污染检测、生命科学、食品检测和临床诊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