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择校热”、“学区房热”、“重点校热”、“示范校热”,而这一系列热门话题之后,体现的是人们对教育失衡的无力,并且这种失衡已有演变为教育信任危机的趋势。这种不均衡,严重威胁社会公平。尤其在义务教育的小学阶段,其所学的知识是每个人发展所必须公共知识的。起点的失衡,造成的后果是不可估量的。目前政府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初步解决了义务教育的区域失衡和城乡失衡问题——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在此基础上,力求办好每一所学校的,优质均衡应运而生,对义务教育均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评估的重点放在了教育质量上,强调“更加均衡,更有质量”,力求“校校达标”,办好每一所学校。在此背景下,笔者以优质均衡为标准,在资源配置基础上,加入了生源、教育质量、资源使用效率和学校管理水平方面的指标。对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弥渡县的五所小学进行调研,以此来分析弥渡县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均衡情况。为了让测评结果更加全面合理,笔者在差异系数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极差、和Mcloone指数的测算。以此来具体分析,校际间最大差异在哪、中低位学校的均衡情况、和综合差异情况,以此分析教育均衡的短板,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可靠。再与2015年达成的基本均衡指数相比,看均衡程度是否出现反复。发现弥渡县总体而言均衡程度较高,可具体分析每一指标不难发现存在绝对均衡与失衡并存的局面,并且低位均衡现象明显。据此笔者建议政府,应以差别原则为基础,对薄弱学校进行补偿,以非公平的手段,对薄弱学校进行倾斜投入,以非均衡的手段达到结果均衡的目的。建议学校,在均衡评估的政策背景下顺势而为,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出击,为自身发展赢得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