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PC码的译码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bo1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道编解码一直是无线通信理论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的LDPC码是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1962年,Gallager提出了低密度校验(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s)码,但是由于当时技术实现上的限制,一直未引起编码界的重视。1996年,英国的Mackey等教授重新发现了LDPC码。由于其优异的性能,轰动编码界。有研究表明,1/2码率的LDPC码在BPSK调制下的性能距离信息论中的Shannon限仅仅0.0045dB,是目前距离Shannon限最近的纠错码。由于其全并行迭代译码结构,其译码复杂度与码长成线性关系,适合硬件实现.因此,LDPC码迅速成为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的重点是讨论LDPC码的译码方法,包括概率译码和比特反转类译码。 本文首先回顾了信道编解码的发展史,对LDPC码的原理和构造做了简单介绍,然后详细介绍了和积译码的译码过程。虽然和积译码能够达到优异的性能,但是其复杂度仍然较高。接着本文简要介绍了和积译码的简化版本,在保证译码性能降低不大的同时,降低译码复杂度。 本文还介绍了多种不同于和积译码的比特反转类译码算法,包括Gallager最早提出的比特反转(Bit-Flipping,BF)算法以及很早就提出的大数逻辑译码算法等硬解码方法,和利用软判决信息的比特反转类算法,比如加权比特反转算法等等。BF算法虽然译码复杂度非常低,并且译码不需要软判决信息,但是其性能较差。加权比特反转算法的性能虽然比BF高,但是其译码必需软判决信息,同时译码复杂度比BF算法高。在不利用软判决信息的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从接收到的硬判决序列中找到错误比特位置,是一个NP问题。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列相关的比特反转算法,挖掘利用LDPC码校验矩阵中两列的相关性信息来提高译码性能,达到了比BF算法更优异的性能,对某些LDPC码,其译码性能甚至超过了加权比特反转算法,同时其译码复杂度低于加权比特反转算法。受基于可靠度比率的比特反转算法启发,本文作者还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错误校验的比特反转算法,达到了较好的性能,同时在高信噪比时译码复杂度低于加权比特反转算法。 接着,本文探讨了LDPC码的复合译码方案。首先分析了两种用来降低译码复杂度的复合译码方案,然后提出可以用复合译码来提高和积译码的性能。 最后,本文详细阐述了密度进化方法,分析了在离散符号集合和连续符号集合下的密度进化方法。
其他文献
由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十分有限,资源调度算法很大程度地影响着系统的性能,这方面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但是在LTE系统资源调度算法的研究中,少有提及重传资源调度问题。重传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实现可靠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为目标,多入多出(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能提高系统的传输速率和抗干扰能力,极大改善通信链路的容量和通信可靠性,因
随着移动通信的普及,耳语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语音交流方式,在越来越多的场合得到了应用。耳语音的研究在理论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又在公众场合下的通信、失音者的语音恢复
获取网络拓扑结构对控制、优化和管理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网络拓扑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依靠traceroute、ping等工具测量网络中各路由器的IP地址,通过
传感器、微机电系统(MEMS)、集成电路和低功耗无线通信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低成本、低功耗、多功能的微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布局和覆盖、节点定位、网
随着数字技术和多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数字多媒体作品(如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等)在互联网上的发布、传播、复制等操作变得越来越方便快捷,然而这种便利性和不安全性
UWB技术已成为短距离高速无线个域网(WPAN)的候选技术,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针对UWB系统抗窄带干扰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对传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以短消息作为传输载体的、便携式的、实时定位系统的实现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ARM和单片机的自动寻人跟踪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定位模块和搜索模块两部分构成
在众多视频标准共存的现在,为了适应不同网络带宽以及终端用户的需要,视频转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研究转码类型:1.非采样(空间分辨率不变)情况下,MPEG-2/MPEG-4到H.264的
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相对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声音识别等)而言,虹膜识别技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稳定性、高可靠性和非接触性。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