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型视角下对尤金·奥尼尔《榆树下恋情》的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zhu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尤金·奥尼尔(Eugene·O’Neil)被公认为美国的戏剧之父和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他从小深受古希腊悲剧和圣经神话的影响,所以他的作品充满着西方基督教元素和希腊神话色彩。他的作品多是关注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人类命运与上帝主宰之间的矛盾关系,旨在挖掘现代人类社会悲剧的根源。原型(archetype)是人类远古身心经验的产物,是一种典型的、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经过百万年来积淀成的人类心理结构。这些原始意象和形式反复出现在文学作品中,构成主要的文学意象。本文基于荣格和弗莱创建的原型理论,试图剖析奥尼尔的戏剧《榆树下的恋情》,并对作品中的人物原型、原型意象及事件原型进行逐一分析,如:爱碧、伊本和凯博特这样的人物原型;榆树、门、太阳等原型意象;由伊本对继母爱碧所产生的爱的生、死及其意义,以及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旨在挖掘作品的深刻内涵和必然的与人类共同经验之间的关系。本文共分为四节。第一部分概述了作者的背景、代表作品、原型理论及国内外研究,初步奠定了用原型理论探究《榆树下的恋情》的基础。第二章主要集中分析作品中的主要原型人物和原型意象。第三章剖析作品中的原型事件,人物的精神再生与救赎。最后一章是本论文的结论,论述了本文的创新点,并总结了本论文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及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英国当代最重要的剧作家、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哈罗德·品特,在一个从战后哑然失声的悲观时代向聒噪的后现代社会过渡的年代,开辟出了一道独特的戏剧风景线。在长达近半世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杰出的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以及小说家。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赫斯顿是黑人女性和黑人文化的代表作家。在她的代表作品《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