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四氯化碳/乙醇诱发小鼠肝癌肠-肝-脑损伤机制及小柴胡汤的干预。研究方法:(1)动物模型和组织病理肝癌模型组:腹部皮下注射25%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5m1/kg,2次/周)和自由饮用8%乙醇溶液4周,自由饮用四氯化碳(0.5%)-乙醇(8%)溶液20周;肝癌肝郁脾虚模型组:在肝癌模型基础上,夹尾(30min/日)、孤养及隔日禁食4周,自由饮用四氯化碳(0.5%)-乙醇(8%)溶液、孤养和隔日禁食20周;小柴胡汤组:肝癌肝郁脾虚模型制作4周后灌小柴胡汤8周,给药剂量为8g/kg/日。监测死亡率、体重和症状,通过积分系统估计肠、肝、脑病理损伤程度。(2)组织生物化学分析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脑、肠、肝ONOO-、MDA、VMA含量ALP活性及ALP-C(碱性磷酸酶刀豆凝集素结合率),通过热酚法和醋酸酸煮法抽提和分解脑、肠、肝LPS及分析其磷酸(LPS-P)含量。并进行以上指标相关分析及与肠-肝-脑损伤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1)动物模型和组织病理肝癌肝郁脾虚组死亡率显著高于肝癌组(分别为70%和35%),小柴胡汤治疗后显著降低;肝癌组死亡小鼠存在明显的小肠、盲肠、肝脏损害、盲肠积粪及脑重量增加,肝癌肝郁脾虚组死亡小鼠以上表现更明显,小柴胡汤治疗后显著改善;肝癌肝郁脾虚组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肝癌组(分别为67%和46%),小柴胡汤治疗后显著降低;肝癌组存活小鼠存在明显的小肠、盲肠、肝脏损伤(增生为主),脑重量略降低,肝癌肝郁脾虚组存活小鼠以上表现更明显,小柴胡汤治疗后显著改善。相关分析发现,死亡小鼠和存活小鼠小肠损害、盲肠损害、盲肠积粪、肝损害、脑重量之间均呈显著正/负相关。(2)组织生物化学分析肝癌组死亡小鼠肠、肝、脑MDA、ONOO-、VMA、LPS-P及ALP-C显著升高,其ALP活性显著降低;肝癌组存活小鼠肠、肝、脑MDA、ONOO-、VMA、LPS-P显著升高,其ALP活性显著降低;肝癌肝郁脾虚组小鼠以上表现更明显;小柴胡汤治疗后显著改善。相关性分析发现,肠-肝-脑损伤与肠、肝、脑MDA、ONOO-、VMA、LPS-P及ALP-C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0.38-0.89,p<0.05),与ALP活性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36—0.94,p<0.05);肠、肝、脑ALP活性与肠、肝、脑ALP-C、MDA、ONOO-、VMA、 LPS-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0.67--0.95,p<0.05)。研究结论:(1)动物模型和组织病理小柴胡汤通过降低肠-肝-脑损伤及改善肠-肝-脑互作,抵御肝郁脾虚和四氯化碳/乙醇诱导的肠-肝-脑损伤和互作,降低四氯化碳/乙醇诱发小鼠肝癌时的死亡率和肝癌发生率。(2)组织生物化学分析小柴胡汤通过降低氧化应激(MDA、ONOO-)和交感兴奋性(VMA含量)、升高ALPN-糖基化和ALP活性、降低LPS毒性及改善肠-肝-脑互作,能抵御肝郁脾虚和四氯化碳/乙醇诱导的损伤和互作,降低四氯化碳/乙醇诱发小鼠肝癌时的死亡率和肝癌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