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事件”后美国《新闻周刊》对阿拉伯—伊斯兰报道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ke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大众传媒凭借着其巨大的传播优势,通过对某一群体的报道塑造着这个群体在全球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其中,美国主流媒体依靠其雄厚的经济实力、丰富的传播经验、先进的传播技术和自身的语言优势,扮演者举足轻重的角色。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及阿拉伯-伊斯兰的报道无论在议题的选择和报道内容、媒介再现方式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别,体现出很强的倾向性。随着“9·11”事件的发生以及其延伸问题的不断涌现,美国主流媒体变得更加关注阿拉伯-伊斯兰问题。   “9·11”事件距今已经十年有余,但那惨烈的瞬间却至今让人无法忘却、永远定格在历史的记忆当中。它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本土受到的最沉重的打击。“9·11”事件以瞬间的力量和极端的方式,将美国和伊斯兰世界日益严重的冲突淋漓尽致地呈现在人们面前。而之后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和伊斯兰世界反美情绪的空前高涨,更使得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本已存在数千年的紧张关系再度升温。这些事件,不单单影响了美国,也影响了伊斯兰世界和美国的关系及彼此之间的认知。而要了解美国社会对伊斯兰世界的认知,必然要找到一个合适的中介,这个中介既能影响和再现、又能反映和代表美国社会的认知。美国媒体就成为人们公认的这样一个再适合不过的中介。   在美国社会,绝大多数美国公民毫无疑问地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但是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能力对所看到的新闻进行甄别。因此,大众传媒就可能会自发地、或者受到政府等制约影响来设置新闻报道的主要议题。然而,大众传媒并不是完全按照发生的事实进行客观报道,而是在传播过程中积极运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想而知,媒介再现给受众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事实?所以,本次研究以阿拉伯联盟的22个成员国及伊朗、阿富汗国家名称为关键词在Academic SearchPremier数据库中进行全文检索,共得到2020篇有效文本,考虑到研究的可操作性,本文拟对样本数超过10篇的国家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抽样样本规模选取置信度95%、抽样误差5%的组合标准,抽样样本参考数为384篇。对需要抽样国家的报道数量进行等比例缩放(为近似取整,此处比例为1/5),得到抽样样本总数为400篇,加之不需抽样国家的19篇,本次研究样本总数419篇。本文选取美国《新闻周刊》在“9·11”事件后十年间(即2001年9月至2011年9月)对阿拉伯-伊斯兰的419篇报道为研究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从报道数量、报道主题、议题设置、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倾向性等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整体分析和常规议题分析。从研究分析中可以看出,《新闻周刊》对阿拉伯-伊斯兰的报道仍旧以负面报道为主,这种倾向性在报道涉及美阿关系、恐怖主义、巴以冲突和美国国家利益的相关新闻事件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在此基础上归纳整理出对阿拉伯-伊斯兰报道的特点,并以此分析出制约美国《新闻周刊》对阿拉伯-伊斯兰报道深层次的问题所在。从表面上来看,美国遭受到“9·11”事件重创是制约美国媒体对阿拉伯-伊斯兰的重要原因,但是回顾历史、揭开表面就会发现,两种文明之间的误解与冲突已延续千年,在政治、文化等领域相互角逐从未真正停止。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是美国媒体报道阿拉伯-伊斯兰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热点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以哥本哈根气候会议前后《纽约时报》所登载的气候变化议题报道为分析对象,力图
第四媒体集传统媒体表现形式及其优势之大成,具有容量大、交互性、全球性、及时性、多媒体形式传播的优越性.当然,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现实问题.第四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
期刊
该文从文化学角度,通过对其历史演化过程的考察和对其主题,它与传统文化,与都市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优秀的电视专题片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
随着时代的发展,广告似乎也越来越有看头了。不仅因为现代科技的进步,让广告画面的质感更丰富,还包括当代广告的形式和方式都不再单一。许多当代广告跳出了以前那种“叫卖”的模
改革开放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中国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形成了一股新的社会新闻"热".社会新闻报道呈现出多数量、宽范围、快节奏、有连续有系列等特点.
期刊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新疆是我国应用和发展农业机械较早的省区之一,小农经济(地方农村)与大农业生产(生产建设兵团)独立存在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