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瓜TILLING平台的构建及多壁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互作的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nsd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甜瓜TILLING平台的构建,第二部分为多壁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互作的研究。甜瓜TILLING平台的构建: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动植物完成了全基因组的测序,科学家们的研究重点逐渐从基因组测序转移到基因功能的阐释上来。传统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手段,能够阐释基因的功能,但是它们依赖转基因技术,在转基因体系不成熟的物种中很难应用。定向诱导基因组局部突变(TILLING)技术,是一种不依赖转基因的全新反向遗传学研究手段,结合化学诱变剂和高通量的筛选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地应用于动植物基因功能的研究。甜瓜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甜瓜基因组学的信息被挖掘了出来,尤其是甜瓜全基因组测序项目的完成,使它的研究重点逐渐进入了后基因组学的时代。但是,传统反向遗传学手段限制了甜瓜基因功能的研究,因而在本研究中,以冬甜瓜(Inodorus melon)Piel de Sapo为材料,构建了TILLING的研究平台,希望为甜瓜提供一个有力的反向遗传学工具,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 EMS诱变群体的构建及表型变异的调查本研究以Piel de Sapo DH系的M62-113为野生型亲本材料,选用0.5%,1%和1.5%的甲基磺酸乙酯(EMS)浓度做预备实验,根据M2代种子的发芽率和植株在田间的生命力,最终选用1%的EMS浓度作为大群体的诱变浓度,构建了包含2368个M2家系的EMS群体。经过性状调查发现,甜瓜的EMS群体中包含大量的突变体。约有5%的家系发生了子叶的改变;约有4.3%的家系为侏儒株或者半侏儒株;2.1%的M2家系出现了黄化或者白化现象;2%的M2家系在茎和叶的形态上发生了改变。2. TILLING体系的建立及突变位点的筛选在甜瓜TILLING平台的建立试验中,2368个M2家系形成了592个4倍池用于分析。4个与果实成熟相关的基因在群体中筛选得到9个突变位点,其中,Cm-NOR基因没有筛选到突变位点;Cm-ACO1、Cm-DET1和Cm-DHS分别筛选到基因筛选1、5、3个突变位点,产生突变的家系分别为C142;I76、F201、F1876、C487和F1248;F1728、C348和C519。序列分析表明,家系C142、F201、F1876、F1728、C348和C519发生错义突变,I76发生同义突变,C487和F1248的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3.突变家系的表型分析对错义突变的6个M2家系做表型分析,结果表明Cm-NOR、Cm-ACO1、Cm-DET1和Cm-DHS的突变体没有发生目标性状的可辨改变。其中,家系C519测序分析没有检测到突变株,这一结果表明家系C519的突变可能为假阳性。因而,在果实成熟的基因中共检测到8个突变位点。除了与果实成熟相关的基因以外,在本研究中,还对基因Cm-PDS的突变家系C384和Cm-eIF4E的突变家系F57和F2036做了表型分析。Cm-PDS基因与类胡萝卜素合成相关,C384的纯合突变株出现白化现象,与拟南芥PDS基因突变体的表型一致,验证了Cm-PDS基因的功能。纯合突变株的表型变化与Cm-PDS基因功能相关,表明TILLING技术是甜瓜反向遗传学研究的有效工具。4.甜瓜Piel de Sapo EMS突变群体的评价在甜瓜Piel de Sapo的TILLING平台中,选用7个基因Cm-NOR、Cm-ACO1、Cm-DET1、 Cm-DHS、Cm-eIF4E、Cm-eIFI(iso)4E和Cm-PDS(共12个片段)在EMS诱变群体中筛选到14个突变位点,对甜瓜Pielde Sapo TILLING平台的突变频率进行计算,得出突变频率约为~1/1.5Mb。这个突变密度与目前已经建立TILLING平台的物种比较,处于中间水平。本研究,首次尝试在冬甜瓜(Inodorus melon)甜瓜Piel de Sapo中构建在TILLING平台,由于经验不足,文献依据不多,最终得到突变群体的效率处于中等水平。但是,本平台的构建,能够用于甜瓜的后基因组学的研究,研究结果能够为构建高效的甜瓜TILLING平台提供依据。多壁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互作的研究:碳纳米管是现代纳米材料中性能独特、应用前景广阔的新型材料。它易于制备,易于生物修饰的优点,使其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关于碳纳米管的生物学效应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碳纳米管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机理仍然不够清晰。在碳纳米管大量应用的同时,它的安全性问题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氧化应激学说”是碳纳米管引起生物毒性,被普遍接受的一个原因。在本研究中,选用与氧化应激紧密相关的酶之一过氧化氢酶为靶蛋白,利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圆二色性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荧光光谱等技术或手段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的作用机理,一方面能够为碳纳米管与功能蛋白质在分子水平上作用的机理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也能为阐释碳纳米管引起氧化应激现象,提供新的思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为以下几个方面:1.透射电镜的表征,发现过氧化氢酶有效地结合在碳纳米管的外壁上,吸附饱和值约为40mg过氧化氢酶/100mg碳纳米管;两者的吸附导致了酶活性的降低,抑制率最高达到45%,这有可能碳纳米管导致体内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通过红外光谱、圆二色光谱的研究,发现与碳纳米管互作后,过氧化氢酶的二级结构发生了变化,α-螺旋比例从26.7%下降到25.1%,β-折叠由20.7%变为23.4%,β-转角由24.6%变为22.2%,这些比例变化表明过氧化氢酶的肽链骨架可能结构变得松散,分子链状结构展开,内部疏水区域的色氨酸、酪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有可能暴露出来。3.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研究,发现与碳纳米管互作后,过氧化氢酶的肽链骨架结构变得疏松,蛋白质主链酰胺键的微环境由原来的较为疏水变为相对亲水,色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也因两者的结合而暴露出来。4.通过荧光光谱的研究,发现与碳纳米管互作后,过氧化氢酶的荧光信号发生了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曲线和荧光寿命的检测断定这种猝灭为静态猝灭,说明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形成了稳定的复合物。同步荧光光谱的结果表明两者的结合为非特异性结合。5.选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方法,计算出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的荧光基团(色氨酸)之间的平均距离为2.98nm,这个距离说明两者之间具备发生相互作用以及能量转移的条件。本研究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分析碳纳米管与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建立了一种全新研究两者作用机理的方法;以过氧化氢酶为靶蛋白,能够为碳纳米管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碳纳米材料生物毒理学的研究手段。
其他文献
线粒体变化及其在花粉管亚尖端的富集对满足花粉管高速极性生长过程中巨大的能量需求和分配极其重要。但是,在花粉管停止生长过程中,线粒体作用特点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梨品种
【摘要】NGN接入终端系统网络管理的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对NGN网络管理进行分析,对网络管理的标准进行探究,并完成NGN接入终端系统网络代理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基于NGN软件交换终端设备维护管理,对AG架构位置及设计过程、代理模块等进行分析,完成局域网内部的设备信息交互。  【关键词】NGN;接入终端系统;网管代理设计  网管代理(AG)能管理外部网络及嵌入式设备,保证的数据有效传输。若
目的 探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解剖性肺切除治疗Ⅰ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I期肺癌患者84例,按照
【摘要】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目前已经在文化娱乐、金融、物流、医疗教育、社会管理等等领域实现了应用,对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将由于中心化危机产生的信任危机问题有效解决,而且能够实现去中心化的经济价值转移,基于此,广大研究者认为区块链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极有可能成为构建以发展新型社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而成为价值互联网的基石。所以,区块链技术在智慧广电
为了监测我国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情况,本研究采用伪狂犬g E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2012年2月~2017年7月送检的我国11个省份925个规模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从事农业生产,因而发展畜牧水产养殖就成了农民脱贫增收致富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国家为消除贫困、改善民
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是高校人事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效考核体体制下的高校教师管理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绩效水平,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目前,高校虽然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本文以梨属植物材料为试材,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梨品种间的亲缘关系、梨品种自交不亲和性基因型(S基因型)及克隆了部分新S-RNase基因,主要的结果如下:1.利用SSR标记
接种疫苗是预防多种疾病的有效方法,不仅婴幼儿应当接种,成年人也应有规划地定期注射。美国临床免疫顾问委员会(ACIP)最近就公布了“2020年成人接种疫苗建议”,我们也可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