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埃德加·爱伦·坡以其侦探小说鼻祖的地位在当今美国文坛上享有盛誉,他的短篇小说在十九世纪美国文学发展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尤其是他的哥特幻想类小说颇受大众喜爱。他的哥特小说之所以能让读者欲罢不能,原因之一就是,坡始终将他独特的审美观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这一系统的、连续的审美观同见于他的诗歌创作。爱伦·坡继承了自十八世纪以来哥特艺术的传统美学特征,同时又不限于传统的囹圄,对传统的哥特美学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扬。他在自己的哥特小说中拓展了传统哥特文学神秘、怪诞和恐怖的审美追求,结合美国早期特有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将哥特小说的崇高性、悲剧性和怪诞性推向新的高度;同时基于自身对诗歌的追求,创造性地将他的诗性美学理想注入到哥特文学中,从而丰富了哥特小说的美学内涵,提升了哥特小说的文学价值。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期,爱伦·坡之所以游走于经典文学和边缘文学之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者们对坡的哥特小说定性不一。对坡的作品嗤之以鼻的学者只看到了坡作品中的荒诞怪异,并错误地将其同作者本身等同起来,而没有合理地衡量坡的作品所包含的美学成分,以及在此之外的更深层次的寓意。坡的哥特小说同其他哥特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坡的哥特小说具有十分浓烈的美感意识。这与坡独特的美学观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归纳整理,本文拟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爱伦·坡哥特小说的审美化特征,即矛盾的美学,建筑与装饰的美学,声音的美学,以及诗性的美学。矛盾的美学以坡的“二元”哲学观点出发,宏观地透视坡的哥特小说中的场景设置,场景与人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玄幻主义与现实因素这对看似矛盾的组合相结合的叙述方式,以及坡对生与死的矛盾态度。坡在建筑与装饰的美学上既继承了传统哥特小说宏伟、颓废和怪诞的特点,又将这些审美特点扩大化,影响了之后的文学、建筑、绘画和雕塑等领域。该章节拟将从哥特小说中所涉及的建筑特点,以及室内装饰和布置两个方面来探讨坡是如何实现他的“效果统一”的审美诉求。坡对音响效果的重视也是我们探讨其美学观时不可忽视的一点。他的哥特小说中的声音分为两类,噪音和乐音。其中噪音包括引起恐怖情绪的风声、雨声和动物发出的尖锐声,着重制造压抑和恐怖的审美效果;乐音主要涉及文中人物如同音乐的说话声等,这类乐音主要用于熏染神秘和悲伤的审美气氛。坡的哥特小说中最独特、最引人注目的审美特点即诗性美学。他将自己的诗歌天才和诗歌创作观念运用到哥特小说创作中,具体体现在小说语言的诗性、节奏和韵律,小说中时不时地穿插着的诗歌文本,以及小说人物的艺术家气质等方面。通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坡的哥特小说审美特征的探讨,希望能够获得对其作品以及作者美学观念更加深入的认识。
爱伦·坡的哥特小说与一般的低俗恐怖故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并不是一味单纯地制造恐怖惊悚的效果来增加发行量,相反他的作品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他在哥特小说中所信奉的审美价值为许多艺术天才所赞誉,这也是前拉斐尔派艺术家但丁·罗塞蒂、奥斯卡·王尔德、沃尔特·佩特,波德莱尔等人相继效仿的原因。他将哥特小说进行审美转换,从而为“黑色”文学提供了新的审美观照,为哥特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