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责任伦理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旨,形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伦理观,对于我们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很多的启迪。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责任观发生了很大变化。儒家责任伦理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思想,对当下道德重建,形成良好的责任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开始先主要解释了该论文的选题理由和选题意义,并从当代学者对儒家责任伦理的研究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梳理和简单评析。文章主要分为儒家责任伦理的形成与发展、儒家责任伦理的类型与特征、儒家责任伦理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儒家责任伦理对当代道德责任的启发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儒家责任伦理的形成与发展。主要以时间为线索梳理儒家责任伦理:先秦时期——两汉时期——南北朝隋唐时期——宋明清时期。先秦儒家责任观体现在天人观、社会观、修身观等思想之中;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主要叙述了董仲舒的代表性责任伦理思想;到了南北朝隋唐时期,儒家思想建树不多;至于宋明清时期,本文主要对范仲淹、张载、王阳明、顾炎武几人的责任伦理思想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儒家责任伦理的类型与特征。首先,从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对儒家责任伦理进行了系统而又细致的分析。其次,通过对儒家责任伦理类型的划分,总结归纳出儒家责任伦理的四大特征。第三部分,儒家责任伦理的历史价值和局限性。该部分承上启下,从个人、家庭、国家、社会四个方面揭示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历史价值;并且,结合当代社会现实,简要阐释了儒家责任伦理中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两个方面。第四部分,儒家责任伦理对当代道德责任的启发。第一,个人层面。第二,家庭层面。第三,国家和社会责任层面。第四,生态层面。儒家提倡的责任伦理思想是我国的优秀传统伦理道德型文化,培养了华夏民族重礼重义、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经世济民道义责任的优秀民族性格。通过分析儒家责任伦理的当代价值,以期能够实现儒家责任伦理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