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Mass Casualty Incident,MCI),表示某个区域中由于伤亡人数过高,救援能力无法达到要求的事件。MCI主要包括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产事故、重大车祸等人为事故;恐怖事件和局部武装冲突。如汶川、芦山地震以及成都“6.5”公交车燃烧事故、昆明火车站恐怖袭击事件、天津港“8.12”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MCI最严重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历次MCI救援实践和灾害救援相关法律法规,军队成为参与MCI救援的重要力量。应急医学救援是MCI救援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军事医学、卫生勤务、急救医学等领域研究热点和难点。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已形成了军民联合或军队提供机动性支援的MCI卫生救援体系。因此,为提高救治效率,军队医院迫切需要一套经过救援实践检验的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医学救援处置流程和行之有效的救治策略。研究课题—《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中军队医院医学救援处置流程构建及救治策略研究》,任务来源于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重点项目、成都军区“十一五”和“十二五”面上项目。文章通过系统的文献调查,分析国内外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力量建设经验,通过比较提出我国大规模人员伤亡事件应急医疗救援存在问题,然后通过调查分析、文献研究分析,分别编制了MCI医学救援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援的医疗处置流程,针对处置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救援策略。为更好的应对MCI必须具备的人力、物力基础,提出了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方法;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策略。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国际性医疗救治任务,对境外执行MCI应重点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以实践为手段,在实践中进行求证、修改和完善:一、基于医院遂行的汶川地震、赴黎维和等卫勤保障空运后送及空中救护演练实践,参照美军等先进国家空中救护体系,建立了“区域性空中医疗救护体系”,提出了MCI现场“两线三区”(内、外层警戒线,金、银、铜区)分区控制方法,实现了救援现场处置合理有序,伤员快速转送的目的。二、构建了以情况研判、两次分类检诊、“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多单位联合就地治疗等为核心的院内救治流程:(1)以汶川地震当晚伤员高峰等研判为实案,证明了MCI情况研判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动态性。(2)提出了批量伤员分类救治和入院后伤员补充分类(两次分类检诊)方法,既确保了批量伤员顺利收容救治,又降低了漏诊率。(3)建立了临床科室领导任指挥员的“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有效解决了MCI伤员数量多,手术量大的难题。(4)提出了“就地治疗、全军支援”批量烧伤伤员不分流情况下的救治模式。三、提出了“基于能力”的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方法,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体系:(1)提出应在机动卫勤分队训练中突出身心适应能力、野战救护能力、卫勤指挥协同能力、信息技术能力。(2)采用虚拟血库作为应急库存血液保障的补充,通过多渠道保障方式制定了分情况药品器材保障预案,搭建了基于微信快速构建地震医疗救治信息平台。(3)建立了机动卫勤分队装备使用与维护标准操作规程体系。四、归纳总结了在境外执行MCI医疗救治过程中,军队医院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要点。以中美两军人道主义救援联合桌面推演和尼泊尔执行抗震救灾任务为例,对任务启动、队伍投送、任务执行、队伍撤离等四个阶段重点关注点进行了阐述。五、以尼泊尔强烈地震后医疗救援为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对研究中所提出的MCI医疗救治中军队医院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进行了验证。通过此项研究,一是希望通过研究提出的MCI院前院内一体化处理流程及救治策略,进一步规范和建立MCI处置中现场控制、检伤分类、立体后送等院前处理流程;建立以情况研判、两次分类检诊、“院中院”手术会战模式、多单位联合就地治疗等为核心的院内救治流程。二是希望通过对MCI处置流程及救治策略基础构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高机动卫勤分队训练水平和能力建设;提升血液、药品器械,以及信息通讯保障水平。最终达到提高地震等MCI医学救援效率以及批量伤员救治效果的目的,并为未来战时伤病员救治提供具有通过实战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提高我军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