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拉开了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序幕,我国的经济发展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量多余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现象应运而生。进城务工人员一方面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另一方面改善自己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同时,不得不承受着这种远距离工作方式所带来的弊端——“留守儿童”的产生。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加之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能否在父母关爱不够、留守监护人监管程度各异、身心由幼稚走向成熟的特殊情况下,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很好的自我管理非常重要。笔者作为工作在农村基层的一线教师,以本单位吉林省H县B中学七至九年级的留守儿童为样本研究对象,立足本地现实情况,对当地的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统计和调查,探寻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对应的方法措施,以便更好地开展、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工作。本论文主要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调查与分析。首先笔者通过发放问卷,收回问卷和采访的形式搜集所需资料,然后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揭示目前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问题的原因分析。笔者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四个维度出发来进行研究。其中社会方面的原因分别是: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心相对不足,大众传媒的错误引导这两个方面共同影响的结果。家庭方面的原因分别是:父母示范性教育的缺失,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不强,家庭教育方式存在误区这三个方面。学校方面的原因分别是:教育条件与教育理念的局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这两个方面。个人方面的原因是:自信心缺乏与性格的缺陷,缺乏自我管理的意识这三个方面的原因。第四部分是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策略。该部分笔者从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共四个维度出发来提出培养策略。分别是社会应为留守儿童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父母应转变教育观念,正确定位自身角色;学校应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留守儿童自身要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不断完善自己。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本部分指出本论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所得结论的不足,希望后续研究者提出完善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农村初中留守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问题上,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探讨,投入研究,并找到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