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小企业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c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这一重大课题上,中央提出了"抓大放小"的改革思路,即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一批国有小型企业,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根据这一思路,国有小型企业的改革已势在必行.但是,对于如何把握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如何顺利推进国有小企业改革,仍然是政府有关部门和经济理论界最关注的难点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国有小企业的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国有小企业改革的理论逻辑,其中对国家所有制理论,个人所有权理论以及两权分离理论进行了详细考证.第二部分介绍国有小企业的现状及改革的目标方略.重点分析了国有小企业目前的状况以及改革的意义、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多样化的改革模式.第三部分剖析了国有小企业改革的难点,分别就股份合作制改组中职工全员持股均衡性问题,小企业在出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国有小企业改制后的政府定位问题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其他文献
本文首先回顾和反思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和价格制度近20年的改革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粮改中所采取的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有效政策措施,同时也指出了现行粮改中存在的诸如垄断收购
为遏制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过高,自1993年国家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抑制了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状况,到1996年基本上实现了宏观经济的"软着陆".但是,此
该文对信息的经济学特征、信息产业化的历史过程,信息产业的结构、特点、信息产业的经济功能及信息产业化之路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探讨.论文的主要论点如
股份经济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现代企业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如何在效通闭塞、信息不灵、经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国务院确认的 贫困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