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率是借贷资本的“价格”。和商品市场一样,若“价格”不是由市场来决定,那么整个金融市场也就不能称之为是“市场化”的。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价格领域,尤其是商品价格领域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要素价格领域,约束依然存在,比如作为重要要素价格的资金价格--利率仍然受到管制。利率市场化有收益,也有风险。为了更精确地描述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冲击,根据风险持续时间将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分为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阶段性风险是指在利率放开管制的初期,商业银行不能适应市场化利率环境所产生的金融风险,具有系统性和阶段性。恒久性风险即通常所指的利率风险,具有长期性和非系统性。利率风险的控制与管理既要求商业银行的组织建设(ALCO)、风险识别技术和表内结构调整以及表外保值安排,也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的弹性调控、标准化调整、透明性决策和市场激励政策的配合。在我国利率管制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问题及资产负债问题的挑战和风险。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并不完善,金融监管并末充分有效,利率管制的全面放开可能会产生较大范围的震动,因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利率的最终市场化创造充分的条件,其中,中央银行增强间接调控能力和监管水平以及资本市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应积极进行自身的内部体制改革,强化管理手段,加强利率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