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氢裂化装置的模拟与节能研究

来源 :青岛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e_xia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氢裂化技术(Hydrocracking,HC)是现代炼油工业中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近年来,已逐步发展成为现代炼油和石油企业的桥梁技术。但加氢裂化一般能耗很大。尤其,在能源危机的今天,优化设计加氢裂化装置及其换热网络结构,最大限度的回收热量,已成为加氢裂化节能研究的必要工作。本文以加氢裂化装置的流程模拟及其换热网络设计、优化改造为主要内容,运用工程工具对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严格数学模拟及换热网络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换热网络进行模拟计算及能耗分析。主要工作如下:  根据某加氢裂化装置的流程数据,本文对各个设备进行严格的流程模拟计算。首先,分析厂方提供的标定数据,选用P.R方法用于全流程的模拟,但在气体脱硫及溶剂再生部分中,采用ELECNRTL方法来预测液液平衡。随后以物料衡算和能量衡算为基础,对流程中主要操作单元包括汽提塔、分馏塔、稳定塔、脱硫塔等建立各自的数学模型,并选择Wegstein收敛方法进行模拟,迭代精度选择0.0001。将模拟值与实际值进行校准,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具有较好一致性,模拟结果准确可靠。由此可得:模拟过程选取的物性方法合适,建立的操作单元模型正确,模拟结果为下一步装置节能研究提供了基础保障。  现行换热流程的冷公用工程用量为74453kW,热公用工程用量为35701kW,通过夹点计算,发现换热网络有很大的节能空间。在夹点上方引入冷却公用工程和跨越夹点传热是该装置用能不合理的环节。按照换热网络夹点设计准则,从夹点开始,对夹点之上和夹点之下分别进行网络设计,然后将两者整合得到完整的换热网络。最后对该换热网络物流匹配进行模拟计算和能耗分析,最小冷公用工程量为49193kW,最小热公用工程量为10449kW,该热回收网络节省的冷公用工程量为25260kW,节约33.9%;节省的热公用工程量为25252kW,节约70.7%,能够实现能量目标且实际可行。  针对现行装置用能不合理环节,依据换热网络的改造策略,应用夹点技术对装置原有换热网络物流进行优化匹配,拆除违背夹点的冷却器,解决跨越夹点传热的问题,最终得到优化的换热网络。对改造后的换热网络进行模拟计算和能耗分析,得出改造后的换热网络能够满足工艺生产要求,节省冷、热公用工程量均为20670kW,占现行热公用工程的57.9%,占现有冷公用工程的27.8%,实际可行,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其他文献
  设计合成了一种长链喹啉酰腙类凝胶因子,在其与铜离子一起溶于DMF 等有机溶剂时,可形成稳定的有机金属凝胶CuG,该有机金属凝胶CuG 没有荧光。当向有机金属凝胶CuG 中加入
光诱导介电泳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微纳米尺度操控技术,由于具有可编程、自动化、规模化及实时性等优点,在生物医学工程与微纳米材料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分析了光诱导非均
  基于主客体识别的阴阳离子比色荧光传感器由于使用方法简单、灵敏度高、不需要昂贵仪器等优势,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2]。本文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的希夫碱类分子,它具
  汞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重金属,由于其具有持久性、易迁移性和高度的生物富集性,成为目前全球最引人关注的环境污染物之一[1-4]。汞离子是一种极具生理毒性的化学物质,
会议
一切以大局为重。宣传思想战线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自觉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概念.分子识别可以理解为主体对客体选择性结合,并具有专一性功能的过程.与分子识别相适应,阳离子识别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认识,在本文中我
会议
  A simple kind of fluorescent sensors(M)for Cu2+bearing Schiff base derivative has been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M can act as a fluorescent “On-Off-On” che
会议
  氟离子在化学、环境和生命体系中扮演泽重要的角色(1),我们设计合成了一个简单的双边希夫碱选择性的检测氟离子传感器。两个萘环上的羟基与亚胺上的氮原子形成分子内氢键(
非均相电Fenton技术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效的降解效率,对底物没有选择性,完善的H2O2生成机制,pH范围广,催化剂易于回收,不会产生铁污泥等。目前多种过渡金属元素在Fenton领域都表现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有望能够替代铁催化剂。本文选取硝酸铁、硝酸镍、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锰和硝酸铝六种金属化合物,通过浸渍法将其分别吸附到石墨毡上,在氮气氛围下通过高温煅烧的方式制备出六种不同的炭载金
随着显微镜成像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荧光标记某一个生物大分子,研究人员能够获得该生物大分子动态变化过程的图像序列,然而如何处理好这些长时间的动态图像序列是当今的一个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