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性土体孔隙压力规律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ingx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社会生产的需要以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建设工程分布越来越广泛。我国很多地区有大量的软土分布,在这些地区建设容易出现软基问题。该类问题在近海领域的港口工程中尤为突出,然而要想更好更快地进行工程建设,必须要解决好软土地基问题。软土地基之所以存在较大问题,是由于软土自身具有高含水率、高压缩性、强度低等特点,无法直接用作基础,必须经过一系列处理措施才可以使用。在对土基、特别是软土地基进行研究时,孔隙压力常常成为力学、变形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孔隙压力这个概念很早之前就被人提出,目前孔隙压力问题已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多个领域。孔隙压力分为孔隙正压与孔隙负压,两者均对软基加固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孔隙负压,对软基处理问题至关重要。然而,在目前的研究成果中,大多研究集中在饱和土的孔隙正压方面,鲜有涉及到自然状态下孔隙负压的具体研究,更缺少可以准确监测孔隙负压的设备。目前工程中使用的孔隙压力设备都存在各种问题,且大多只能定性监测,无法准确监测到孔隙压力,基于这个问题,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孔隙压力装置并对其进行改进,使其可以在室内进行完整的试验。不仅可以准确监测到砂性土体的孔隙正压,还可以准确监测到非饱和土中的孔隙正负压。利用自主研发的装置在室内进行砂性土孔隙压力监测试验,一方面验证了孔隙压力装置的可行性,另一方面通过试验准确监测到了孔隙压力的存在,并得到了土体内孔隙压力随自由水位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对不覆膜与膜下孔隙压力进行对比,发现膜下孔隙负压峰值要比不覆膜情况下更大;对试验数据分析发现,土的分层沉降量与所处位置的孔隙负压力正相关,即历史负压最大土层沉降量最大,这些规律对于实际工程中的软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常生活节奏的加快,高速地铁在城市交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速地铁列车在隧道中运行时,一方面会在隧道入口处形成与列车运动方向相反的出口流;另一方面会持续地在隧道内产生压力波并且压力波会以音速的速度在隧道内来回传播,以上现象对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旅客的舒适性等产生影响。含有中隔墙分隔的“单洞双线”地铁隧道,由于特殊的结构设计,列车在行驶过程产生的压力波现象更加明显
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因为一般需掺入钢纤维或聚合物纤维,也被称作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UHPFRC)。由于其超高强度、优异的耐久性、高抗拉强度和高韧性的特点,在桥梁、公路、建筑维修加固、外墙装饰、轻薄结构和防护结构等工程应用具有广
扣件式模板支撑架是整个模板支撑体系中应用最广、库存量最大的模板支撑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安装简单、受力合理等众多优点,成为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模板支撑形式之一。支撑架扣件节点是整个支撑体系中受力最为复杂和集中的部位,一旦发生损伤,将会导致节点连接失效,进而促发整个模板支撑系统倒塌,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另一方面,材料的老化,安装模板支架时螺栓旋拧不到位、假拧、空拧,以及模板使用阶段复杂的现场施工荷载
吹填陆域作为围海造陆工程中最主要的陆域形式,发展吹填陆域是解决沿海城市经济发展需要与建设用地不足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缓解我国人均土地面积短缺、疏浚海运航道等现实问题也有着重要意义。采用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对吹填场地进行地基处理,是吹填陆域交付使用的前提,如何选择合理的吹填陆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加固吹填土地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难点。本文依托山东某人工岛(一期)地基处理工程,采用现场试验对大面积复
建筑工业化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及管理,能够增加机械设备使用率、减少人工劳动、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工程成本及提升建筑质量。钢结构作为推动建筑工业化发展的重要结构形式之一,其具有构件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运输物流化、安装专业化、施工效率高以及施工废弃物少等特点。钢结构被广泛应用在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大跨度空间结构等领域。梁柱节点是钢结构传力的重要部位,会直接关系到结构的安全。在结构抗震设计中除
随着世界各国对石油的需求和海上石油开采运输的增加,海洋溢油事故频繁发生,对海洋环境和生态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生物炭(Biochar,BC)由生物质材料限氧热解制得,具有材料来源广泛、制备工艺简单和价廉等优点,同时还因其孔隙多,比表面积大,官能团丰富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可用于修复海洋石油污染。本研究首先以玉米芯(corncob)、松木屑(pine sawdust)和玉米秸秆(maize straw
随着建筑科技的进步,现代建筑较多的采用玻璃幕墙和透明屋面等外立面装饰结构,虽然有着美观、加强自然采光等优点,但会使更多的太阳辐射也进入室内,太阳辐射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显著,合理利用太阳辐射,可以降低建筑能耗。在ASHRAE Standard-55-2017中给出了室内太阳辐射的相关变量的计算方法,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比如太阳辐射下不同平均辐射温度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分析、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下人体
随着干旱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干旱胁迫对植物源挥发性有机物(Bi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BVOCs)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为探究干旱胁迫对黑杨排放BVOCs的影响、探究不同干旱程度、复水后、复合其它环境因子等对BVOCs排放速率的影响,干旱胁迫对BVOCs排放影响的机理,以及干旱胁迫对BVOCs排放量估算的影响。同时利用第九次林业资源普查报告,广泛调研BV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利用绿色和可再生的地热资源来节约能源消耗的能量桩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在能量桩内的埋管形式有单U型、双U型、W型、螺旋型、并联双螺旋型和双螺旋型,其中双螺旋型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效率最佳,具有换热面积大、流型好、无空气阻塞等优点。然而,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对双螺旋型能量桩的配置结构进行界定,以评估具有最佳传热效率的结构形式;同时,桩-土之间的热阻也制约着能量桩的换热效率。近年来,研究人员
试验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通过加入可以和活性污泥絮体相结合的强磁化粉末物质(磁介质,Fe3O4)使其成为磁化活性污泥,从而增加了污泥比重,使活性污泥絮凝体具有受磁场诱导的特性,并应用于SBR工艺以强化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提高污泥浓度,降低污泥负荷,增强反应器内污水处理效果,为强化SBR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通过烧杯-量筒试验以及小试试验处理高浓度淘米水来探究磁化活性污泥的特性以及应用前景,主要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