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S1基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药物、激素和环境等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在SLE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近二十年有关SLE遗传学的研究发展较快。各研究小组主要通过连锁分析和候选基因及狼疮鼠模型的方法研究SLE的易感基因,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of human,OMIM)数据库收录了13个SLE易感基因/位点,分别是1q41-q42(SLEB1)、2q37.3(SLEB2)、4p16-p15.2(SLEB3)、12q24(SLEB4)、13q32(SLEB5)、16q11.2(SLEB6)、20p12(SLEB7)、20q13.1(SLEB8)、1q32(SLEB9)、7q32(SLEB10)、2q32.2-q32.3(SLEB11)、8p23.1(SLEB12)和6p23(SLEB13),其中后两个易感基因/位点是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的方法获得的。本课题组在汉族人群中进行的GWS研究中又发现了9个新的SLE易感基因/位点,包括ETS1、IKZF1、RASGRP3、SLC15A4、TNIP1、7q11.23、10q11.22、11q23.3和16p11.2( 1.77×10?25≤P≤2.77×10?8)。SLE是一种复杂疾病,呈非孟德尔遗传模式,具有较强的种族差异和遗传异质性,为探讨ETS1基因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本研究对61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ETS1基因表达进行了检测,旨在探讨其在SLE发生中的作用。目的研究ETS1mRNA在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实时定量表达水平,以及SNPrs6590330与ETS1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61例SLE患者和67名正常对照人群的临床资料,取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为cDNA,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患者组和对照组的ETS1mRNA定量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Sequenom MassArray技术对61例SLE患者ETS1基因中的rs6590330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SPSS10.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LE患者外周血中的ETS1mRNA表达水平为0.3240±0.1137,低于健康对照人群外周血中的ETS1mRNA表达水平0.4128±0.151,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组ETS1mRN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s6590330位点各基因型之间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TS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ETS1基因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1  暗褐色的木门被轻轻推开。  不是风,也不是一只猫或一只狗。青子奶奶知道是谁来了,她从那小心翼翼的门响声里,听出一种细微的喜悦。是那个城里的小姑娘幸子来了。  幸子把木门推开一条小缝隙,刚好够她瘦弱的身子进来,她想像自己从一个敞开的树洞缝里钻进来。这树洞里有另外一个世界,尽管这个世界里只有青子奶奶一个人,但对幸子来说仍然是一个神奇而有趣的世界。  青子奶奶安静地坐在桌子对面的藤椅里,她的木头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