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及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师生之间的矛盾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会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效果及社会对高校的评价。由师生矛盾激化引发的师生冲突事件,也经常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这种状况如不能及时缓解,将严重影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会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这些又都会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高端人才的培养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高校师生矛盾的表现、出现的原因、后果及其应对办法,具体说来必然是各有各的不同。但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高校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中出现的师生矛盾,其产生与演变也大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师生矛盾中的显性矛盾还是隐性矛盾,它们产生的原因都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大环境等因素。高校并没有为大学生的社会化教育提供良好的物质和精神基础,高校师生之间缺乏一致的行动目标和统一的规范认知,使得师生彼此间信任度较低。为化解高校师生矛盾,提出了通过共建合作型师生关系的对策,社会和学校通过改善高校校园环境、改革管理制度为“师生合作”创造物质精神基础,高校教师要平衡角色冲突,大学生要承担起化解师生矛盾的重要责任,师生共同努力,以期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校园。同时,对策中具有共性的内容可以借鉴到所有高校,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并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