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历史最为悠久的一门学科,可以说对学生影响最为深远。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还承担着人文教化功能。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关于语文教师角色的探讨古已有之,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历史的推进、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社会大众对于语文教师角色的认知和教育理论研究对于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都在发生着变化。本文从这两者切入,首先通过调查法与多个不同立场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对象进行非正式性的访谈。发现不同的人对语文教师角色形成的认知差异很大,甚至存在矛盾。然后,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对教育理论研究语境中的语文教师角色的定位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关于语文教师角色的探讨大多是从社会对于教师的期待、课程标准对于教师的要求和课程改革对于教师的规范,把教师当成一种技术性工具和行为规范角度来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定位的。因此,在现实语境和研究语境中,语文教师其实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本文从语文教师的“现实困境”着手,并从客观环境外在与教师主观内在两个角度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重新探讨与定位的必要性。要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必然要对语文教师的角色概念和角色属性进行分析。通过对语文教师角色的属性进行分析,本文立足哲学中的人学视角,确定了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定位应该要回归语文教师本身作为“人”与“职业”双重身份对语文教师角色探讨,尝试对“语文教师是一种怎么样的角色?”“语文教师意味着什么?”等一些更为本质性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所以,本文采取了回归语文教师本身,从“人”、“教师”、“语文教师”三个层次,从“语文教师作为普通人存在”、“语文教师作为特殊职业存在”、“语文教师作为教育教学主体存在”、“语文教师作为语文学科的教授者存在”四个角度对语文教师角色进行分析探讨的思路。并且,本文通过对“语文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依据语文学科的特征,从言语、文学、文化三个向度探讨语文教学中的语文教师角色,将语文教师定位为言语经师、人文先师、精神导师。这篇文章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回归语文教师本身对教师角色进行分析,意在矫正社会大众和教育理论研究对于教师的认知偏差,希冀通过本文呼吁社会大众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教师生存状况的关注,也希望语文教师能在真正认准自己角色内涵的基础之上,树立自己的价值追求,从而将语文教师从目前所处的“弱势”困境之中解放出来。最终成为“目中有人”、“胸中有文”、“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