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2C基MXene作为析氢催化剂及电极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如何有效利用清洁能源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电解水方法制得的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载体,然而氢气的储存和输运条件苛刻,且当前的析氢电极催化剂以贵金属为主,极大的限制了电解水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因此寻求更加高效且廉价的析氢催化剂成为了热门研究方向。另一方面,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电能存储和输运的有效载体。对于电池储能技术,锂离子电池应用广泛但依然存在锂元素稀缺、安全性较低等问题,其他金属离子电池的研究也在不断出现,如具有安全性高以及元素丰富等优点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是影响电池性能的重要因素。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材料—MXene,凭借其高稳定性、表面基团可调控、导电性好等优势在上述领域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Ti2CT2的MXene出发,首先构建了新型类MXene材料Sn2CO2和Pb2CO2,探索了它们的稳定构型以及电子性质,发现Sn2CO2为半导体而Pb2CO2为金属,并通过氢吸附自由能的计算和显性溶剂模型上的反应动力学计算证明了Sn2CO2是潜在的析氢反应催化剂,氢吸附自由能低至-0.03 eV,且遵循Volmer-Tafel反应路径。其次,本文系统地研究了O、S、Se和Te表面功能化的Ti2C单层及多层的晶体结构和电子结构性质。计算结果显示,多层Ti2CO2和Ti2CTe2遵循Ⅰ型堆叠构型,而Ti2CS2和Ti2CSe2遵循Ⅱ型堆叠方式。Ti2CO2单层到四层均为间接带隙半导体,且带隙值随着层数的增加而减小(从1.28 eV到1.14 eV),而Ti2CS2、Ti2CSe2和Ti2CTe2均为金属性质材料。最后,我们进行了O、S、Se和Te表面功能化的Ti2C单层材料作为Li、Na、K、Mg、Ca、Al六种离子电池负极的性能研究。计算结果表明,Ti2CS2和Ti2CSe2在Na、K和Ca离子电池负极中有较为突出的性能表现。具体来说,Ti2CS2对Ca离子的理论容量可达600 mAh/g以上,Ti2CSe2在Na、K和Ca离子电池中有较低的平均开路电压和迁移能垒。此外,本论文还提供了 600 种 MXene—Mn+1XnT2(n=1,2,3;M=Sc、Ti、V、Cr、Zr、Nb、Mo、Hf、Ta、W;X=C、N;T=bare、OH、O、S、Se、Te、F、Cl、Br、I)的高通量计算结果,统计了它们的晶格常数以及原胞构型并与文献对比,以供研究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OLED)凭借自发光、色彩饱和、响应时间短等优点已逐步实现商业化。热活化延迟荧光(Thermally Activated Delayed Fluorescence,TADF)材料被称为第三代OLED发光材料,理论上实现了 100%激子的利用。此外,TADF材料成本低廉,是极具发展前景的发光材料。TADF材料在蓝光和
学位
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引起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开发可再生能源转换系统对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与可再生能源转换相关的化学反应主要有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氢氧化反应(HOR)和二氧化碳还原反应(CO2RR)。具有高电催化活性的贵金属通常用来提升这些反应缓慢的动力学过程。但贵金属昂贵的成本和稀缺的资源导致其在工业中的应用受到限制。各种各样的材料被研究用来代替贵金属催化剂。其中,二
学位
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材料已经逐步发展为新一代的发光材料并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普遍应用。在蓝、绿光TADF材料蓬勃发展的同时,红光TADF材料却由于能隙定律的限制而发展相对滞后。为了解决高效红光TADF材料和器件的短缺问题,采用不同的分子设计策略,开发了一系列高效橙-红光TADF材料,并应用于TADF-OLED中。在第一部分工作中,采用二次受体修饰的方法成功设计合成了两种新的橙-红
学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技术具有样品预处理简单、多元化检测以及灵敏度高等优势,因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近年来,硅基纳米杂化SERS基底由于自身优异的信号重现能力以及SERS信号增强能力,获得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又称多孔
学位
近年来,细菌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目前,临床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血液检查和组织活检来进行诊断,例如细菌培养、生物化学鉴定、免疫测定、聚合酶链反应和测序等,这些诊断方法大都耗时长且工序复杂。非侵入性的断层成像技术,例如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等可以提供快速、实时、无创的活体感染成像。然而,它们特异性较差、灵敏度较低,无法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炎症感染,难以实现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近年来,非
学位
近年来,深红光和近红外的有机发光二极管(DR/NIR-OLEDs)在夜视显示器、光通信、传感器和生物成像等领域应用广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荧光和磷光材料不同,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中的三线态(T1)可以通过反向系间窜越(RISC)过程热激活到单线态(S1),实现100%的激子利用率。目前,发射波长小于660 nm的红光TADF材料取得了重大突破,然而发射波长超过660 nm的高效DR
学位
基于发光二极管(LED)技术的扎实研究基础和钙钛矿自身的优异特性,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的发展在短短八年间有了飞速的上升,效率也频频突破。虽然成果众多,但是对于器件稳定性以及红光PeLED器件的研究尚有不足。本论文基于CsPbI3-xBrx体系,结合维度调控、界面调控等手段,对前驱液成分进行改进,旨在优化钙钛矿结晶,制备高质量薄膜和实现高性能红光PeLED器件。针对上述问题,首先,基于含
学位
硫化铅量子点(PbS QDs)具备强量子限域效应,多激子效应以及可溶液加工等特性,在低成本新型太阳能电池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价值。在过去的二十年里,通过表面化学和器件工程的研究,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PCE)从<1%提升到14%。尽管如此,PbS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目前还存在制备工艺复杂和器件性能偏低的问题,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中,我们详细研究了 PbS量子点配体交换过程中的组装行为,
学位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单晶由于其低的缺陷态密度、优异的光电性能以及出色的稳定性,在光电探测领域展现出非凡的潜力。然而,目前报道的溶液法难以实现晶体尺寸与厚度的双重调控,限制了钙钛矿单晶在大面积、高性能与近红外光电探测器中的应用。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发展了限域结晶法成功实现了钙钛矿单晶的可控生长及其在可见光至近红外区域的高效光探测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三维限域结晶法可控生长大面积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
学位
可持续性是物联网(IoTs)日益快速变革的必然要求。自驱动光电探测和用于物联网设备供电的室内光伏是两种可行的策略。考虑到简便低廉的制备方式,新兴的锑基钙钛矿衍生不仅替代了有毒的铅,同时还保有铅基钙钛矿优越的光电性能,如高吸收系数、相似的电子结构、类似的极化率,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力。为满足电中性,锑基钙钛矿具有A3Sb2X9结构通式和两种可能的晶体结构——0D二聚体型和2D层状型。到目前为止,锑基钙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