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研究地质构造,解决找矿勘探问题的众多方法中的各自异常,诸如:航磁异常、布格重力异常、区域化学异常等,这些异常都是独立的参数。自从陆地卫星Lansat—4增设了两个短红外波段:TM5(1.55-1.75μm)和TM7(2.08-2.35μm)以来,为找矿增添了一个崭新的手段,即可以用它来提取具有找矿标志意义的热液蚀变岩石信息。20多年来国内外遥感工作者为开发利用这种信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试验研究,证实蚀变岩石遥感信息与金属矿床有着非常好的相关性。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近矿围岩蚀变这一找矿的直接标志为着眼点,在荒漠戈壁区利用ETM+提取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从而达到为日后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线索的目的。首先,分析了ETM+蚀变遥感异常信息的地质学和物理学基础。研究了热液围岩蚀变类型和蚀变条件以及蚀变类型与矿产种类的关系,说明蚀变岩石信息与金属矿床有较高的相关性。研究了各类蚀变岩在ETM+图像各波段上光谱特征,总结了在可见光一近红外光谱产生具有鉴定意义的波谱带是由含铁(Fe2+,Fe3+)和含羟基(OH-)、水(H2O)或碳酸根( CO32-)等离子或基团产生的。在充分分析矿化蚀变遥感异常信息提取的理论基础和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ETM+数据和ERDAS,ENVI、PCI三种软件分别应用了三种不同的模型的研究区的矿化蚀变异常进行了提取工作,三种模型分别是基于特征光谱矿化蚀变信息增强提取模型,基于主分量门限化模型的蚀变信息提取,基于光谱矢量的矿化弱信息分类提取模型。三种模型分别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对研究区的蚀变提取工作的效果。其中,基于主分量门限化提取蚀变信息的模型不仅能起到提取蚀变的效果还能对蚀变信息进行蚀变强弱的分级效果。最后,文章对比了三种模型及其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利用ETM+图像,提取蚀变异常信息可以达到一定的提取效果,并具有快速,经济的特点,对于像新疆工作程度低,自然条件差的地区能实现快速勘查,圈定成矿远景区的目的,对发现大型矿床或矿集区也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