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化学中痕量物质检测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样品的检测时间和检测限,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吸附剂的创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论文以发展功能化COFs材料及其吸附食品新型污染物全氟化合物(PFASs)为目标,利用醛/胺脱水缩合反应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设计构建了2例具有不同孔道结构和功能基团的COFs材料,建立了固相微萃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化学中痕量物质检测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样品的检测时间和检测限,该技术的不断发展依托于吸附剂的创新。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Fs)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本论文以发展功能化COFs材料及其吸附食品新型污染物全氟化合物(PFASs)为目标,利用醛/胺脱水缩合反应并通过优化合成条件,设计构建了2例具有不同孔道结构和功能基团的COFs材料,建立了固相微萃取(SPME)和在线固相萃取(online SPE)样品前处理方法,分别实现了对奶制品、海产品等食品中典型PFASs的高效吸附,探究了功能基团与吸附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构筑具有特定吸附功能的COFs材料提供了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本论文包括3个部分:1.针对COFs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样品前处理中应用、PFASs的污染现状及其样品前处理方式以及COFs在吸附PFASs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综述。2.三氟甲基功能化COF的室温简便合成及其对PFASs的固相微萃取针对COFs作为样品前处理吸附剂缺乏选择性的问题,我们利用均苯三甲醛与3,3’-二(三氟甲基)联苯二胺的脱水缩合反应,设计构建了骨架中含有三氟甲基的功能化COFs材料(CF3-COF)。通过固体核磁碳谱(13C NMR)、氮气吸附-脱附实验、X射线衍射(XRD)、界面接触角(CA)、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手段对COFs材料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将CF3-COF用于SPME涂层后,详细优化了对典型PFASs的SPME条件,包括萃取时间、萃取溶剂p H、萃取溶剂、离子强度、解析时间和解析溶剂。在最优条件下,CF3-COF涂层的微萃取效果要优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等商业材料以及不含氟COFs材料。相较于吡虫啉、蒽、环丙沙星和氯苯等干扰性底物,CF3-COF对PFASs具有更高的吸附性能,显示出良好的选择性。最后,我们建立了奶制品中8种PFASs的SPME-UHP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5~20000.0 pg g-1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0,检出限0.1~0.8 pg g-1,定量限为0.2~2.5 pg g-1,相对标准偏差≤9.9%,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加标回收率在89.8~111%,相对标准偏差≤10%,证明了SPME-UHPLC-MS/MS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3.离子型TPB-BFBIm-i COF的合成及其对PFASs的在线固相萃取针对COFs作为样品前处理吸附剂形貌不规则而导致其应用于online SPE时柱压过高的问题,我们利用1,3,5-三(4-氨基苯基)苯和5,6-二(4-甲酰基苄基)-1,3-二甲基苯并咪唑溴化铵的脱水缩合反应,设计合成了形貌均匀、单分散性良好的球状形貌离子型COFs(TPB-BFBIm-i COF)。通过XRD、FT-IR、固体13C NMR、氮气吸附-脱附实验、SEM和CA等技术手段对TPB-BFBIm-i COF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详细的表征。通过动力学吸附实验以及等温吸附实验发现,TPB-BFBIm-i COF对PFASs具有吸附快、吸附容量高等优点。将TPB-BFBIm-i COF填充于online SPE柱,详细研究了TPB-BFBIm-i COF对PFASs的online SPE条件,包括上样溶剂、上样流速、解吸体积、解吸流速和解析溶剂。在最优online SPE条件下,我们建立了海产品中5种PFASs的online SPE-UHP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001~5 ng g-1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R2≥0.990,检出限0.0003~0.0017 ng g-1,定量限0.0010~0.0050 ng g-1,相对标准偏差≤9.7%,表明该方法具有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好的优点。基质效应在91.1~107%范围内,表明基质对TPB-BFBIm-i COF-online SPE-UHPLC-MS/MS分析方法干扰较小。加标回收率在85.3~109%,相对标准偏差≤9.9%,证明了online SPE-UHPLC-MS/MS方法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其他文献
活塞是内燃机的关键零部件,可燃气体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巨大的爆发压力,推动活塞在气缸内进行往复运动,通过活塞的运动将动能传递给曲轴,给汽车提供动力。活塞在发动机内工作的过程中受到机械负荷和热负荷会产生变形,为了使活塞变形后与气缸壁得到合理的配缸间隙,就需要在活塞设计时进行考虑,现在活塞设计时,活塞的外圆通常设计成中凸变椭圆形状,即活塞轴向的轮廓型线(纵向型线)为随高度变化的复杂曲线,轮廓精度为0.0
铅基压电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压电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而被广泛应用于军工领域和日常生活中。但是含铅制品的生产、使用以及后期处理过程会对环境和人体产生危害,因此科研工作者正致力于探索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来取代铅基材料。(K0.5Na0.5)Nb O3(KNN)与(Bi0.5Na0.5)Ti O3(BNT)基无铅压电陶瓷具有优良的电学性质,使得无铅基压电陶瓷取代铅基陶瓷成为可能。本文以KNN基与BNT基两种压
金属硫化物半导体光催化剂因较强的吸光能力、优良的光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于产氢光催化剂研究。但由于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中的光生电荷易复合,产氢速率仍然低下。因此,为提高金属硫化物光催化剂的产氢速率,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控。本论文通过负载助催化剂、掺杂过渡金属离子、调控光催化剂的元素组成等方式成功制备出高可见光响应性、高光催化产氢活性的光催化剂。具体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MoS_3做助催化剂
水凝胶作为一类优秀的载体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具备纳米尺寸的水凝胶被应用于生物体内诊疗的研究愈发广泛。细胞内各种活性分子承担着一定的作用,同时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差异大多体现在这些活性分子的表达程度上,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内微环境也极具特殊,这都为细胞内检测提供了条件。本论文根据现有的报道和研究情况,设计和合成了三种纳米材料包括荧光纳米颗粒、金属基纳米粒子和复合纳米凝胶,体外实验中均显示了较好的性能
伴随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其中记忆功能的衰退最为明显的,有些已经严重影响老人们的日常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助忆类产品的需求,而市面上一些适老产品难以满足老年用户的特殊需求,因此针对记忆老化问题,展开对老年助忆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本课题秉承情感化设计理论,以老年群体为目标用户,对助忆类产品进行设计。首先对情感化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梳理情感化设计相关知识,基于情感化理论从造型、功能
分子筛材料由于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丰富多样的骨架组成、较高的热稳定性,在石油化工等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分子筛通常是在有机模板剂存在条件下制备,导致环境污染、成本较高等。因此,开发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分子筛合成新策略是分子筛材料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本论文采用蒸汽辅助法制备了高稳定STW结构硅锗酸盐分子筛,相比于传统水热方法,使用温和的蒸汽辅助可显著减少有机模板剂用量,产物结晶度与骨架Si元素含量
现如今在人类社会出现的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以及在新一代能源存储与转换器件不断迭代的社会大背景下,以多孔碳基过渡金属催化剂材料为主的锌-空气电池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社会的大力支持,符合我国发展清洁绿色新能源的要求,其主要优势在于原材料取材广泛、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稳定性好等。锌-空气电池的反应动力学主要取决于氧还原(ORR)反应和析氧反应(OER),这在空气阴极电催化性能发挥方面表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双重差分法在政策评估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对双重差分法的识别假设等基本问题理解不够准确或存在误解,部分研究出现了随意添加控制变量、错误解释平行趋势检验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对双重差分法进行系统性的归纳梳理,以厘清在双重差分法实践应用中的一些相关基本问题。本文分析了双重差分法的识别假设及其经济含义,归纳了研究中常见的几类双重差分法的设定方式,详细分析了控制变量的选取、平行趋势检验以及组间
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是一种有前途的可见光催化剂,在污染物降解和产能方面有着极大的发展前景。但通过传统方法制备的块状g-C_3N_4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复合速率快和电子传导性差等内在缺陷,导致其光催化性能受限。为了克服g-C_3N_4固有的缺陷,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采用形貌调控、元素掺杂、构建异质结结构、碳材料负载等策略是较为有效的改性方法。本论文通过构建异质结和离子掺杂来提高氮化碳的光催化活
随着当今纳米技术的高速发展,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成为了纳米材料中的一员新星。由于其本身大的比表面积、强的亲水性能、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易于功能化的特点,CNCs在许多领域表现出潜在的应用。此外,CNCs,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形成左旋手性向列相液晶(LC)。CNCs通过EISA产生的手性螺旋结构,具有特殊的双折射现象,对偏振光有选择性反射。由此可见,CNCs是一种优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