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研究和探讨乳腺癌组织中VEGF-C、MVD的表达水平及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之间的关系;2、探讨乳腺癌X线表现与VEGF-C、MVD、ER水平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1、50例经乳腺X线照相,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定性、定量的检测了VEGF-C、MVD的表达情况,分析各检测指标间及与乳腺癌生物学特征的相关意义;2、将X线照相特征与各检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1、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腋窝淋巴结无转移者共19例,9例VEGF-C呈阳性(47%);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共31例,24例VEGF-C呈阳性(77%)。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C阳性表达组共33例,MVD值为31.67±7.85,VEGF-C阴性表达组共17例,MVD值为26.84±7.0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之间有相关性,差异显著(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MVD值为25.56±5.87;腋窝淋巴结有转移者组MVD值为32.76±7.74。腋窝淋巴结转移组的MVD硕士学位论文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MVD与肿瘤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病理分型等无统计学意义。 2、在50例乳腺癌患者中,ER染色阳性组共17例,8例VEGF一C染色呈阳性(47%):ER染色阴性组共33例,25例VEGF一C染色呈阳,胜(76%)。ER染色阳性组的VEGF一C的阳性表达与ER染色阴性组的vEGF一C的阳性表达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4);在50例乳腺癌患者FFDM检查中,有毛刺组共30例,24例ER染色呈阳性(8。%);无毛刺组共20例,11例ER染色呈阳性(55%)。无毛刺组的ER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有毛刺组的ER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vEGF一C与钙化、毛刺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乳腺癌组织中,VEGF一C、MDv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一C、MVD、ER可以协同判断淋巴结转移、评佑预后;乳腺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与乳腺癌各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