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TOPOⅡ、GST-π、LRP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期为临床选择化疗方案、判断预后提供参考,获得更有效的治疗效果。 材料与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80例大肠腺癌的主要耐药指标P-gp、TOPOⅡ、GST-π、LRP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研究。以肠镜活检经病理证实的20例良性病变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多个样本率比较、配对X~2检验。 结果 P-gp、TOPOⅡ、GST-π、LRP在大肠癌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2/80(40%)、44/80(55%)、52/80(65%)、64/80(80%)。P-gp、TOPOⅡ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良性病变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GST-π、LRP在大肠癌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P-gp、TOPOⅡ、GST-π、LRP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物大小有关,P<0.05、0.01。P-gp在临床Ⅱ、Ⅲ期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TOPOⅡ在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GST-π在临床Ⅲ期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LRP在临床Ⅱ、Ⅲ期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P<0.05。P-gp、TOPOⅡ、GST-π、LRP在大肠癌的表达无相关性,说明它们在肿瘤耐药机制中各自起作用。 结论P-gp、TOPOⅡ、GST-π、LRP在大肠癌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病理分级无关,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物大小有关。它们在大肠癌耐药机制中各自起着不同的作用,且与某些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联合检测P-gp、TOPOⅡ、GST-π、LRP对大肠癌化疗药物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