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产后出血临床指南(Postpartum haemorrhage, PPH)质量,并结合甘肃省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因素,优化指南应用条目,为控制和降低甘肃省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发生率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国际通用的指南研究与评价工具(Appraisal of Guidelines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in Europe, AGREE II)对纳入的PPH指南进行评价与推荐,对PPH指南潜在条目用Likert3级量表法制作条目优化专家咨询表;结合影响甘肃省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因素的专家推荐干预办法,设计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的干预措施专家咨询表。采用德尔菲法遴选专家并依据条目的重要性进行选择,以满分比法(满分比≥50%)确定条目是否被推荐,优化PPH实用指南条目,制定适宜甘肃省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的实用指南。结果:①指南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的9部PPH指南在“范围和目的”、“参与人员”、“制定的严谨性”、“清晰性”、“适用性”和“编辑的独立性”等6个评价领域标准化评分大于60%的数量分别为7部、2部、3部、8部、2部、1部。综合评分显示A级质量PPH指南1部,其6个领域标准化评分均大于60%;B级质量指南7部,3-5个领域标准化评分大于60%;C级质量指南1部,2个领域标准化评分大于60%。依据AGREE Ⅱ推荐标准,确定世界卫生组织(WHO)2012年制定的指南为甘肃省PPH实用指南优化的基础;②甘肃省2008-2012年监测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在47.4/10万一28.17/10万,产科出血造成孕产妇死亡数的构成比约为30%。产后出血产妇死亡地点主要在家中和县(区)级医院,且家中分娩比例逐年降低(20%左右),县(区)级医院分娩比例逐年增多(>50%)。从个人、家庭及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和其他相关部门3个环节的知识技能、态度、资源、管理系统4个方面对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分析显示: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和县(区)级医院医务人员的知识技能是产后出血产妇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占41.4%和37.5%;个人、家庭、居民团体的态度因素占69.4%;个人家庭资源不足占65.2%,县(区)级医院占34.8%。此外,管理因素中,县(区)级医院所占92.3%,比例最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针对性干预措施、建议,将被作为优化PPH实用指南条目的参考。③推荐可直接使用的WHO技术咨询委员会PPH(2012)指南为优化依据,其共推荐预防措施12条、治疗措施16条、组织管理4条。甘肃省专家推荐涉及个人家庭(或居民团体)、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其他部门三个环节针对知识技能、态度、资源和管理四个方面共10条干预措施,以及咨询时专家补充措施6条,优化制定的甘肃省PPH实用指南共包括48个条目,除WHO(2012)指南中的32个条目外,新增条目16条。结论:WHO基于循证医学方法制定的PPH指南(2012)质量最高。在其基础上,结合甘肃产后出血孕产妇死亡主要因素干预办法制定了甘肃省PPH实用指南。该指南不仅包括WHO推荐的潜在条目即32个院内条目,还包括16个院外预防条目,提高了PPH指南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