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下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

来源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温下方剂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总结温下方剂的配伍规律,旨在指导临床正确合理的应用温下方剂,并对今后相关的实验研宄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本研宄以历史时间轴为基线,梳理温下方剂的历史沿革;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医类方辞典》中涉及的温下方剂448首为研宄对象,借助数据挖掘软件Spss Clementine 14.0,对所收集方剂的药物类型、药物频次、药对、药组及主治病证等进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药理论分析温下方剂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⑴历史沿革:(1)先秦两汉时期为温下方剂的萌芽期,主治病证以寒实结胸证、寒凝胁痛及心腹痛为主,配伍结构出现泻下药与温里药相伍的雏形;(2)魏晋南北朝时期温下方剂承袭秦汉时期,配伍结构在沿用秦汉时期配伍基础上增加泻下药配伍温里、补气药;(3)隋唐时期温下方剂的发展较大,主治病证范围扩大到积聚、痰饮等气血津液病证,提出大便不通为温下法主治病证之一,配伍结构出现泻下配温里、行气、补血、活血、开窍药等;(4)宋金元时期,张景岳“八法”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温下方剂治法理论,主治病证范围扩大到干霍乱、七疝等病证,配伍结构在沿用隋唐时期配伍基础上增加收涩、补阳药等配伍;(5)明清时期,温下方剂的主治与配伍结构多沿用宋金元时期,方论专著的出现为温下方剂的理论分析和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⑵用药特点:(1)温下方剂的用药特点:1)常用药类居前10位的依次是泻下、温里、行气、活血化瘀、补气、解表、利湿、化痰、补血、止咳平喘药;2)核心药物居前10位的依次为大黄、巴豆、肉桂、木香、干姜、附子、槟榔、炙甘草、当归、人参;3)常用药对药组有大黄、肉桂,大黄、槟榔、木香,大黄、木香、槟榔、肉桂,大黄、木香、槟榔、肉桂、当归等。(2)含巴豆温下方剂用药特点:1)常用药类居前10位的依次是泻下、温里、行气、活血化瘀、攻毒杀虫去腐敛疮、止咳平喘、解表、化痰、补气、止血药;2)核心药物居前1 0位的依次为巴豆、干姜、大黄、木香、肉桂、青皮、附子、三棱、槟榔、芫花;3)常用药对药组有巴豆、干姜,巴豆、大黄,大黄、巴豆、干姜等。结论:⑴古代对温下方剂的论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完善,温下方剂的配伍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历代医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隋唐时期温下方剂以泻下与温里、行气、补气、补血、活血等药的配伍体现温下方剂的常用配伍结构。⑵温下方剂的配伍规律以泻下温里为主,辅助行气、补气、补血、化湿、活血之品等;秦汉时期之后含巴豆温下方剂配伍的常用基本结构沿用张仲景所制三物备急丸,配伍规律以泻下温里为主,辅助行气、活血之品等。
其他文献
<正>《电池手册》是由美国一大批知名电池专家撰写的电池专著,先后已经出版了第一版至第三版和目前最新的第四版。第四版《电池手册》为适应电池技术发展和电动车及大规模储
根据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的现状来看,毕业生不能很好地适应就业岗位,课堂的理论学习不能很好地应用到工作岗位中,从此引发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本文以《幼儿游
非经常性损益按我国证监会的界定,是指"公司发生的与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但由于其性质、金额或发生频率,影响了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正常盈利能力的各
协调在组织管理中是作为调节组织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达到最终目标的一种职能.协调可以使个体组织在一个整体中,减少相互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使整体目标的实现.研究中国港口
当代医疗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迅猛喜人的势头,要归功于我国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在现如今的很多中小型医院都引进了大量先进的医疗设备来辅助医疗工作,但是随着时间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