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头颅MRI(包块常规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特点及预后,指导临床。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病房内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后符合条件的共计87例。搜集该87例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在诊断化脓性脑膜炎后两周内首次行头颅磁共振分为小于两周组和大于两周组,根据磁共振结果有无异常分为有并发症组和无并发症组。电话通知患儿家属带患儿来我院儿童保健科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即儿心量表),评估患儿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情况。完成儿心量表者70例,将DQ小于85分者或者死亡患儿列入不良预后组,将DQ大于等于85分者列入痊愈组。采用SPSS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对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数值变量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通过单因素分析选出化脓性脑膜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选出化脓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87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首次行头颅MRI检查,其中有47例存在并发症,异常率54.0%,包括硬膜下积液的13例(27.7%),脑出血18例(38.3%),脑软化7例(14.9%),脑积水5例(10.6%),脑梗死2例(4.3%),脑室管膜炎5例(10.6%),信号异常3例(6.4%)。确诊化脓性脑膜炎两周内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62.5%,两周后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为38.7%,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有无并发症两组患儿在发热天数≥5天(P=0.048)、抽搐(P=0.026)、脑脊液总蛋白>2000mg/L(P=0.020)、脑脊液糖<1.1mmol/L(P=0.023)方面有统计学意义。不良预后组及痊愈组在抽搐(P=0.024)、脑脊液总蛋白>2000mg/L(P=0.022)、脑脊液糖<1.1mmol/L(P=0.012)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本研究发现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的磁共振表现主要有硬膜下积液、脑出血、脑软化,诊断两周内进行头颅MRI检查更能发现相关异常改变。2.本研究中发热天数≥5天、抽搐、脑脊液总蛋白>2000mg/L、脑脊液葡萄糖<1.1mmol/L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3.本研究中抽搐、脑脊液总蛋白>2000mg/L、脑脊液葡萄糖<1.1mmol/L是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其中抽搐是显著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