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优化及其砌体墙轴心受压试验研究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lin1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氯氧镁水泥复合材料(后简称秸秆复合材)是以秸秆为填充材料,以氯氧镁水泥作为胶结材料,掺加适当比例的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经加压锁模工艺制成的新型建筑材料,具有一定强度、较好的保温性能及体积稳定性、良好延性和优良机械加工性能,可作为承重墙材料、填充墙材料和装饰材料,应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及保温改造。该材料既可解决我国秸秆、氯氧镁水泥资源浪费问题,又可满足新农村建设对新材料的需求。现阶段已对秸秆复合材制备工艺、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独立指标控制的最优配合比、掺加改性剂条件下的软化系数进行了研究,并作为保温板对农村房屋进行了保温改造及轻钢骨架墙体的拟静力试验研究。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不仅需要考虑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更需兼顾其他测试指标,得到多种指标影响下的最优配合比意义重大。此外该材料配合比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配制过程存在盲目性。材料研制的目的在于应用,砌体结构在乡村中应用广泛,结合乡村秸秆资源丰富的特点,可利用该材料制作砌块,建设砌体结构房屋。但在实际推广应用中,缺少该材料墙体轴心受压性能参数及材料进行有限元分析时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针对以上材料的现状和现实中的需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提高材料密度至1200kg/m3,以提高材料强度;设计一种由粉煤灰、磷铁粉、硫酸亚铁按一定比例配制的掺合料,以改善材料部分配方出现泛霜的现象。设计正交试验,测定材料抗压和抗折强度、导热系数、含水率、吸水率、泛霜程度。通过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到在单独考虑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导热系数、吸水率和泛霜程度下的最优配合比,并采用矩阵分析法,确定在综合多指标的条件下最优配合比为A1B1C1D2E3(秸秆掺量为10%,Mmcs:Mmop为1:0.9,Mmoc:Ms为1:0,掺合料掺量为10%,外加剂掺量为2%),测定该配合比材料抗压强度均值为3.87MPa,抗折强度均值为4.6MPa,导热系数均值为0.096W·(k·m)-1,吸水率均值为17%,均无泛霜现象。2)材料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存在明显相关性,其折压比均值为0.93;对配合比进行量化表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抗压强度、导热系数和吸水率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根据不同配合比确定材料性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3)设计规格为39032403190mm3的小型砌块,根据最优配方砌块抗压强度选定砌筑砂浆,进行砌体墙轴心受压试验研究,获得墙体在轴心受压条件下的破坏形态、承载力等性能指标。根据墙体最终破坏时出现竖向贯通裂缝,建议在横向水平灰缝中加入玻璃纤维增强网格布,经试验该方法有效避免了无筋砌体墙受压破坏过程中出现的竖向贯通裂缝而破坏的情况。4)建立材料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模型,为进行有限元模拟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侨批实质上属于一种草根文献,主要以家庭情感沟通为纽带而连续书写,一点一滴、如实记录了海外华侨聚居地人们的真实生活境况,蕴含了深远的历史搜集价值和遗产保护价值。
改革开放是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进步的伟大历程,40年来的成就具备对中国和世界的双重历史意义。从中国视角来看,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为最终完成近代中国200年的历史任务夯实了
由于腺相关病毒具有独特的载体优势,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基因治疗中。大量文献表明,腺相关病毒可以携带目的 基因通过不同手术途径成功导入遗传性耳聋动物模型,在毛细胞,血管
研究背景巨噬细胞是免疫细胞的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多个器官、组织,在机体的发育、稳态、组织修复和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巨噬细胞具有高度可塑性,在微环境的刺激下,其基因表达谱、形态、代谢和功能会发生改变,以适应机体的需求,这种现象称为巨噬细胞的极化。巨噬细胞极化谱中的两种极端类型,分别被称为经典激活巨噬细胞(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s,Ms or M1)和替代
本研究采用电导法测定了盐胁迫下 1 1种禾本科牧草不同季节根系细胞膜透性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 :1 1种禾本科牧草根系细胞膜透性与其耐盐性呈极显著负相关 ( r=-0 .993 ) ;1
教学技能是师范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基本功。通过对实习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调查发现,实习生在教学语言、板书、讲解、提问、导入和结束等方面均有欠缺。需要从增加实践学习、自
当前专业音乐院校、普通高校与师范院校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引发此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途径有二,一是采取近期补救的方法;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
针对视频监控系统人工监视容易产生疏漏的问题,研究在铁路场景下基于智能视频监控图像序列处理和分析的识别物体入侵行为检测技术,给出铁路入侵物体检测、定位与跟踪的适用算
目前大豆和其他高产作物相比,相对产量偏低,提高大豆产量潜力是大豆育种的重要任务。产量是一个综合性状,受多个形态、生理以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定位大豆产量性状QTL,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