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省坡地土壤水土流失及其引起的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等环境问题已非常严重,因此有效防治土壤侵蚀和保持土壤蓄水已成为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本研究以湖南省长沙市东郊(浏阳河大桥附近)第四纪粘土发育的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分别对不同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坡面水文过程进行分析,并设有壤中流存在和无壤中流存在两种情况进行对比。通过试验结果分析可以看出:(1)降雨强度是产生坡面侵蚀和水量变化的直接动力。试验坡面开始产流所需时间随降雨强度增大逐渐缩短;降雨强度越大则蓄水量越大,但蓄水比例越小;降雨强度变化下的雨滴溅蚀量、地表产沙强度与降雨强度均成正比。不同降雨强度的地表产流强度随降雨时间呈明显对数形式上升,但无壤中流情况下在55mm·h-1较小雨强表现不明显,而有壤中流情况下,100mm·h-1与120mm·h-1大雨强时产流强度对数关系的相关性较差。(2)坡度是影响坡面侵蚀产沙和地表产流变化的主要地形要素。其中,试验坡面开始产流时间随坡度增大越来越晚;不同坡度的坡面产流强度随降雨时间均呈对数形式逐渐上升,入渗强度以指数形式逐渐下降,相关性明显;各坡度蓄水状况相差不大,主要是由入渗条件决定的。地表产沙方面,无壤中流情况下的地表产沙量随坡度变化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再减小,基本呈“M”状分布,说明15。左右可能存在临界坡度,各坡度产沙强度随降雨时间逐渐增大但变化不大;有壤中流情况下雨滴溅蚀量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沙量与坡度关系较复杂,5°~10°的产沙量较大且随坡度增大而增大,15。-20。的产沙量变小,但随坡度变化的规律不变。(3)比较有壤中流和无壤中流情况,可以看出有壤中流情况下各坡度和降雨强度的坡面开始产流时间均较无壤中流情况晚;产流强度与入渗强度随降雨时间变化规律与无壤中流情况一致,但相关系数不大且随时间变化较大,即其函数系数α1均大于无壤中流;地表溅蚀量随坡度和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大,地表产沙强度前后变化较无壤中流大,可能受地表产流直接影响。各坡度与降雨强度的蓄水量比无壤中流小,但相差不大,因为壤中流出口的存在可能影响到土层持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