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性骚扰影响因素探究——对1832名企业员工的调查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已有之的现象,性骚扰问题逐步被国内学术界关注,国内于2005年12月1日通过了包含“性骚扰”条款的新的《妇女权益保障法》。然而由于定义和取证容易产生疑义,性骚扰研究一直困难重重。已有研究往往以个案为依据、以法律探讨为主要内容,对于我国性骚扰存在的状况、形式、影响因素等问题的较大规模调查研究相当缺乏。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通过对北京、江苏、河北10家企业1832名员工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对性骚扰的界定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描述其存在形式、发生比例、对个体和单位的影响,并力图揭示工作场所性骚扰的部分影响机制,试图加深学术界对性骚扰问题的理解。   本文使用16种工作场所的不愉快经历来衡量工作场所性骚扰,只要被调查者报告自己曾有过其中任何一种经历,即被认为遭受过性骚扰。研究发现,性别、年龄、学历和职位对个人是否遭受性骚扰具有较大的影响,男性报告自己被性骚扰的比女性高1.57倍,年龄、学历越低、收入越低、职位越低者越容易被性骚扰。性骚扰的形式也突破了传统看法,不仅存在男性对女性的骚扰,也存在女性对男性或者同性之间的骚扰情况,这要求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性骚扰的本质──它并不简单是性攻击行为,而更多地体现为权力不平等导致的人际压迫。本文还发现大多数企业防治性骚扰的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并据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融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社会需要借助外部先进理念和引进外部先进科技推进乡村现代化,如何利用合理有效的乡村传播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关
孝文化源远流长、意义深远。古代劳动人民在血缘亲情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孝意识,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层次的孝行,历经时代变迁,已经深入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血液当中。它以
我国的社会化养老事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初的社会化养老机构是各级政府合并教会、团体开办的救济院、慈幼院而建成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建立,“职业福利”的逐渐萎缩,原来在
学位
改革开放的深入引起了我国一系列的深刻变革。在经济体制转轨、单位制消解的情况下,房屋私有、社区自治日益成为主流。于是一个基于房屋产权的新兴社区自组织——业主委员会
社区内最基本的单位是居民,居民参与是社区建设内在的动力和源泉,少了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是不完整的,不活跃的,如何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把社区居民引导到参与社区事务和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