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号自我完成理论(Wicklund, Gollwizter,1982)认为,个人尝试各种标签来定义自我,身份可以被建构为个体试图达到的目标。当身份受到威胁或不确定时,人们会倾向于获得身份符号或向他人分享符号来获得个体身份目标的完成感。Ledgewood等人(2010)认为群体身份同样可以被看作为一个群体成员追求的目标。本研究将符号自我完成理论扩展到群体领域,以群体财产赋值为群体符号,以大学生为被试,通过2个问卷调查和2个实验,对群体身份的符号自我完成过程做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1)与群体外成员相比,群体内成员倾向于将与群体历史相关的建筑物赋予更高的价值;群体内成员对群体身份的承诺水平与对群体历史建筑物的赋值大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群体外成员相比,群体内成员更希望将与群体历史相关的建筑物分享给社会大众;群体内成员对群体身份的承诺水平与分享意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2)群体身份的完成感在群体成员类型和建筑物赋值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群体内成员,不完成感操作组的被试对群体建筑物的赋值显著高于完成感操作组;而对于群体外成员,两者没有显著差异。(3)群体身份的完成感在群体成员类型和分享意愿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群体内成员,不完成感操作组的被试将群体历史进行社会分享的意愿显著高于完成感操作组;而对于群体外成员,两者没有显著差异。(4)分享水平在群体成员类型和建筑物赋值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群体内成员,先前列举的群体成就未被分享的被试,对历史建筑物的赋值显著高于分享的被试;而对于群体外成员,两种情况下没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