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连续砂滤器的研究与改进

来源 :东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砂滤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方面的设备,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介绍了砂滤器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阐述了连续式砂滤器的结构、原理、类型和优点等,针对目前大庆油田514污水处理站使用的大型连续砂滤器在处理采出水的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进设计了三相洗砂器、布水器和提砂装置,在原有的设计基础上对大型连续砂滤器的罐体、顶盖等零部件进行了改进,同时对滤料类型、滤料直径和滤层厚度进行了论证,最终选择了粒径为0.6~1.2mm的石英砂滤料,滤层厚度为3.2m。通过Creo三维软件对设计和改进的零部件进行建模,利用软件的装配功能组建了一套完整的大型连续砂滤器。利用CFD软件对布水器进行数值分析,以流速的标准差作为评价布水均匀程度的依据。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布水孔数量nk为21时,在任意平面内速度的方差最小,布水最为均匀;布水孔直径Dk最佳范围为:10dl,max≤Dk≤dj/3,其中dl,max为滤料的最大粒径,dj为布水器支管内径;增大布水器支管轴线与水平面夹角θ,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布水均匀程度;支管轴线与水平面的最佳夹角θ为:θ=θmax-(3°~5°),其中θmax为支管不与罐体发生干涉时的最大夹角。通过搭建小型试验装置进行正交试验,优选出了最佳运行参数:当滤料粒径为0.6~1.2mm、滤速为4m/h、滤层厚度为1.8m、循环速率为1~2mm/min时,含油去除效果最高;当滤料粒径范围为0.6~1.2mm、滤速为4m/h、滤层厚度为1.0m、循环速率为2~4mm/min时,悬浮物去除效果最好。提砂装置性能试验表明,当进气量为1.8~4L/min时,提砂管内流体形态为鼓泡型;当进气量为5~12L/min时,提砂管内流体形态为节涌型;当进气量为15~22L/min时,提砂管内流体形态为湍动型;当进气量大于25L/min时,提砂管内流体形态为快速型;湍动流型时,滤料在提砂管内进行的的第一次清洗效果好。对不同压力下的进气量与砂循环速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绘制出相应的曲线图。通过观察发现了试验中原气盒结构存在缺点,对其进行了结构改进,增加筛管、进气口方向改为切向进气,气盒结构改进后有效地避免了滤料倒流进入气管内,且气盒内的气流稳定顺畅,没有出现滤料固定堆积现象,能够保证提砂管长期稳定运行,延长大型连续砂滤器的使用寿命。
其他文献
以通海地磁台2006—2015年地磁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分析通海台地磁场长期变化及地磁场各分量变化规律;研究台站年均值与IGRF模型计算值的一致程度,计算了异常场模量.结果表明
利用超声技术对金属材料进行防伪识别最大的优点就是非破坏性.针对单一特征值表达能力差的情况,从时域和频域对超声脉冲作用于金属材料上产生的回波进行了分析和处理,将2种信号
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因此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
社区作为社会生活最基本的单元,近年来在政府和群众连接的纽带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快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促进“三社联动”的实践已经成为现代社区治理重要工作,是中国治理系统推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核心。“三社联动”模式即是把社会组织的培育、社会工作者的参与、社区建设间形成有机结合,打造相互间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对居民精神需求有极大的满足,可将实际社区治理过程存在问题有效解决,助推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的
本文以社会联盟视角对美国对外政策演变历程进行简要的历史与理论化梳理,并以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演变为背景,挖掘2017年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
结合近年来国内各大城市尤其是成都市TOD的兴起及快速发展,对TOD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结合一些具体工程案例分析和探讨给排水专业在TOD项目设计中系统划分、竖向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根据哈尔滨市兽医卫生防疫站禽病咨询门诊2000年和2001年两年的门诊统计,在剖检的2913起病、死鸡中,单纯和混合感染法氏囊病的鸡有
通过研究与分析,选取Spark Streaming技术实现对P实时流数据的处理.同时,研究出一套模型化的方式,实现动态装配软件的执行过程;并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了两者结合后,在数据处理
1养禽与环境卫生存在的问题1.1禽粪过多带来的灾难在养禽较为集中的乡村,禽粪遍地堆,屋前屋后,路边地角,日晒雨冲,鸡猪觅食禽粪无人问津.这种不卫生的习惯在我县很多乡村中都
近日,一条题为“农村家庭毕业生就业困难,失业率达30.5%”的微博走红网上。然而仔细一看却发现,这份数据竟然出自于2年前某科研机构的调查报告,而这段话也不过是新闻报道中的一段
报纸